【國際政經點‧線‧面】 小國如何在全球政經系統系統中獲利?
在全世界超過一半的GDP和超過三分一貿易流動都從中美歐三個經濟體之間產生的事實下,大區之間的傾軋對於在這三個經濟體規管和貿易引力半徑以内的小國有更大的影響。雖然挑戰繁多,但是在合適的戰略和充分的經濟規劃眼光下,小國可以凴著自身靈活的優勢去填補大經濟體之間在全球供應鏈的空隙。
在全世界超過一半的GDP和超過三分一貿易流動都從中美歐三個經濟體之間產生的事實下,大區之間的傾軋對於在這三個經濟體規管和貿易引力半徑以内的小國有更大的影響。雖然挑戰繁多,但是在合適的戰略和充分的經濟規劃眼光下,小國可以凴著自身靈活的優勢去填補大經濟體之間在全球供應鏈的空隙。
本刊研究員孫超群早前擔任港台節目《左右紅藍綠》主持。
最近吉爾吉斯政府拘捕前總統阿坦巴耶夫,控告他涉及策劃政變、謀殺等罪行。近場政治檢控,令吉爾吉斯的櫂力鬥爭越演越烈。
由客運到貨運,在全球價值鏈越加緊密的當下,航空物流鏈的組成,安全和規管就成爲了各國政府以及企業必爭之地。國際之間的航權爭鬥,國家航空之間的競賽等等,促成了我們今日全球化的消費市場。到達我們手上的貨品,是多少個國家政府以及國家級企業博弈下的產物?
傾全國之力,南韓從韓戰的廢墟中重新站起來,憑著“漢江奇跡”轉型,和臺灣香港新加坡等在九十年代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然而,這個過程遠非一帆風順,從右翼軍政府執政到1987年第一次民主選舉,再到現今席捲全球的KPop+韓國製造電子產品,韓國人如何一次次的剋服困難,創造自己的未來?而今日,韓國又面臨著什麽難題?
「軟實力」其實一點也不虛浮!以商品方式在國際市場流通的流行文化,龐大商機的背後,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體系强弱的展示。本節將講述在國際政治經濟中文化出口要如何培養,以及這種出口除了巨額金錢回報以外,對於國際政壇的影響力如何體現。
歐盟和亞盟兩個跨國政治經濟體系,是屬於未來的政治體系。在顧全到各成員國需要,又可以盡力提供經濟上的互補,這樣的體系,對於小國來講是生存不可或缺的養分,對於大國來説是如虎添翼的福分。在中美兩大超級强國的博弈下,這兩個跨國政治經濟體系如何分庭抗禮?作爲投資者以及公民,我們又可以如何理解未來的局勢?
科技日行千里,全球經濟在它的推動下日益複雜,需要的人才越來越專精。傳統教育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日漸失去它固有的優勢。在新的科技時代裏,我們的下一代需要什麽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