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重溫】「後」特朗普時代下的歐亞外交轉變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幾乎可以確定成爲新一任的美國總統,但是他能扭轉現總統特朗普過去四年的外交遺產嗎? 我們的副總編輯尹子軒和鍾樂偉、陳偉信及馮嘉誠三位學者朋友宵夜暢談下一個四年的國際局勢,歡迎各位觀衆參與!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幾乎可以確定成爲新一任的美國總統,但是他能扭轉現總統特朗普過去四年的外交遺產嗎? 我們的副總編輯尹子軒和鍾樂偉、陳偉信及馮嘉誠三位學者朋友宵夜暢談下一個四年的國際局勢,歡迎各位觀衆參與!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及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嘉賓主持。
【尹子軒/馮嘉誠】泰國反政府示威浪潮未有緩和跡象,示威者訴求之一是要求改革王室。現時全球以君主為國家元首的國家有超過四十個,各國王室有何角色及價值?王室與政治的距離,應相距多遠?
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接受《壹週刊》訪問。
【馮嘉誠】泰國的年輕人正正處於政治最動盪的年代,不斷經歷紅黃三軍的衝突、然後又有政變,再有民主選舉,再由軍事政變。這不禁令年輕人留意政治,但老一輩的立場又是否與他們一致呢?
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接受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議事論事》訪問。
【馮嘉誠】很多國家或地區在推行境外投票時,基本上已經知道涉及的問題及風險,但他們如何化解選民的隱憂?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召集人沈旭暉及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獲邀於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學會學術週擔任主講嘉賓,並將會聯同資深傳媒人劉銳紹一同探討中美博弈如何影響印太地區的未來,也將會就中美貿易戰、美國大選及南海問題等一系列議題進行對談,務求可以令同學及公眾對印太地區中的大國博弈有更深入的認識。
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接受《明報》訪問。
【馮嘉誠】東盟的戰略目標主要是爭取區域自主,盡量避免歸邊,因此向來積極與中、美以至其他區域大國接觸互動,但歸邊壓力近年驟升,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在2018年東盟峰會上明言,預料有朝一日東盟或被迫二擇其一。
由香港政策研究所、The Glocal 及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主辦的「BRI’s Nature and Opportunities: China’s Impact on its Asian neighbours」 專題研討會圓滿結束,感謝各方的參與及支持。在此感激沙特阿拉伯費薩爾國王研究和伊斯蘭研究中心(KFCRIS)的學者Dr. Mohammed al-Sudairi、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東盟研究主任馮嘉誠及研究員李紫楓的分享,The Glocal期望透過今次活動,加深大眾認識一帶一路於亞洲各國的發展機會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