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嘉誠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直播重溫】「後」特朗普時代下的歐亞外交轉變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幾乎可以確定成爲新一任的美國總統,但是他能扭轉現總統特朗普過去四年的外交遺產嗎? 我們的副總編輯尹子軒和鍾樂偉、陳偉信及馮嘉誠三位學者朋友宵夜暢談下一個四年的國際局勢,歡迎各位觀衆參與!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東盟
【地球事圓的】話說世界 – 王室的存廢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及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嘉賓主持。
【尹子軒/馮嘉誠】泰國反政府示威浪潮未有緩和跡象,示威者訴求之一是要求改革王室。現時全球以君主為國家元首的國家有超過四十個,各國王室有何角色及價值?王室與政治的距離,應相距多遠?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東盟
【壹週刊】泰侮辱皇室罪如港版國安法|或將面臨終身監禁 學生領袖︰會繼續為民主抗爭

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接受《壹週刊》訪問。
【馮嘉誠】泰國的年輕人正正處於政治最動盪的年代,不斷經歷紅黃三軍的衝突、然後又有政變,再有民主選舉,再由軍事政變。這不禁令年輕人留意政治,但老一輩的立場又是否與他們一致呢?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東亞 選舉脈絡
【議事論事】境外投票

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接受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議事論事》訪問。
【馮嘉誠】很多國家或地區在推行境外投票時,基本上已經知道涉及的問題及風險,但他們如何化解選民的隱憂?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專題研討會 東亞 東盟
「印太與「新冷戰」? Indo-Pacific and the “New Cold War”?」 專題研討會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召集人沈旭暉及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獲邀於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學會學術週擔任主講嘉賓,並將會聯同資深傳媒人劉銳紹一同探討中美博弈如何影響印太地區的未來,也將會就中美貿易戰、美國大選及南海問題等一系列議題進行對談,務求可以令同學及公眾對印太地區中的大國博弈有更深入的認識。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亞
【信報特約】安倍時代終結 日本真的「回來」了嗎?
置身一個對歷史問題相當敏感的區域內,如何同時推進「強大的日本」和「積極和平的日本」兩套說法,確保日本不會淪落成「二等國家」,但又不失其「熱愛和平」的精神面貌,似乎仍然是「後安倍時代」的挑戰。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亞 東盟
【信報特約】終戰75年,日本、東南亞能夠建立自主路線嗎?
即使「中美新冷戰」的說法不能完全捕捉「舊冷戰」壁壘分明、意識形態對碰的二元格局,但無論如何,兩大強國對碰的局勢,都對日本這類中等強國(middle power),或是東南亞十國這類中弱國家(middle-to-weak power),都會帶來災難性的結果。趁著終戰75週年,筆者希望回顧這些國家怎樣嘗試避免捲入大國衝突,並嘗試探索「第三條路」的可行性。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盟
【信報特約】南海再起波濤 東盟歸邊在所難免
中國本來計劃明年與東盟簽署《南海行為準則》,希望藉此建立共同規範,管理南海問題。因此,今年中國東盟會議理應對南海未來發展定位舉足輕重。然而,受到疫情影響,再加上中國近來在南海的舉動引來垢病,南海的緊張局勢相信仍會維持一段時間。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東盟
【明報】新加坡前駐聯國大使馬凱碩:全球化較以中國為中心 各國避歸邊求存

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接受《明報》訪問。
【馮嘉誠】東盟的戰略目標主要是爭取區域自主,盡量避免歸邊,因此向來積極與中、美以至其他區域大國接觸互動,但歸邊壓力近年驟升,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在2018年東盟峰會上明言,預料有朝一日東盟或被迫二擇其一。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盟
【信報特約】從大馬政壇地震反思東南亞政黨制的空洞意義
政黨理念虛化,一方面為政黨、政客提供周旋空間,彈性處理爭議事項;同一時間亦把政黨政治制度置於一個長期不穩定的狀態,任何稍為牽涉大馬族群利益的政策,都隨時能夠瓦解希盟這類號稱代表多個族群的「選舉聯盟」,令任何由多族群形成的政府施政舉步維艱。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專題研討會 東亞
「BRI’s Nature and Opportunities: China’s Impact on its Asian neighbours」 專題研討會

由香港政策研究所、The Glocal 及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主辦的「BRI’s Nature and Opportunities: China’s Impact on its Asian neighbours」 專題研討會圓滿結束,感謝各方的參與及支持。在此感激沙特阿拉伯費薩爾國王研究和伊斯蘭研究中心(KFCRIS)的學者Dr. Mohammed al-Sudairi、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東盟研究主任馮嘉誠及研究員李紫楓的分享,The Glocal期望透過今次活動,加深大眾認識一帶一路於亞洲各國的發展機會及方向。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盟 選舉脈絡
【信報特約】泰國大選結果如何影響東盟外交
今年東盟將要達成多項任務,既要在11月前宣佈完成「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又要繼續與中國商議《南海行為準則》的條文內容,也是東盟十國「一體化」的二十週年紀念。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缺席新加坡主持的東盟峰會活動,假若他今年積極參與,不但有助美泰關係回復到政變前的水平,也可修補東盟對特朗普的信心。在一系列重要問題面前,東盟願意「遷就」泰國特事特辦,只是稍微把今年首場東盟峰會延後至六月舉行,間接反映東南亞各國對泰國政治穩定投下信心一票,巴育可謂是臉上貼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