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克媒體訪問:中美兩國在南海的緊張局勢【Události】Napětí v Jihočínském moři (Tens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本刊研究員李紫楓早前接受捷克電視台 Česká televize 節目 Události 訪問。
【李紫楓】美國早前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與區內盟友在南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此集將會就中美兩國在南海的緊張局勢及相關議題發表意見。

【信報特約】南海再起波濤 東盟歸邊在所難免

為何瑞典是各國對抗武漢肺炎的仿效對象?美國為何積極介入南海問題?
今個月的全球政經每月精讀系列,和平時一樣我們挑選了The Economist、Financial Times、Foreign Affairs等各大主流政治經濟媒體的精選文章,以簡介形式與各位讀者分享。
本月的文章精讀主題是武漢肺炎如何衝擊各國社會與經濟及南海局勢發展。

【信報特約】從大馬政壇地震反思東南亞政黨制的空洞意義

【IFIMES】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allenging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2017年一帶一路峰會以後,東南亞國家例如印尼對一帶一路計劃表示樂觀,坊間預料他們將收到巨額的中國資金投入國家基建。在印尼政府部長Luhut Binsar Pandjaitan簽署了28個一帶一路合作項目後,有關一帶一路真正目的的揣測又多愈來愈流行,不少人質疑計劃是否一個地緣政治工具,甚或是一個將其他國家拉入債務陷阱的手段。

【信報特約】印尼難遏刀耕火種 東南亞「霾」怨日深

【國際政經點‧線‧面】 東盟:局部局域經濟整合的紅利
在全球化浪潮下,地區性經濟整合組織的地位對於單一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說越發重要。尤其是近年發展猛迅的東盟,有望成爲霸占全球過半GDP的中,美,歐盟以外的第四大巨頭。本節將簡介越南,菲律賓以及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全球化的“模範生”在擁抱和參與區域貿易自由化的努力,尤其是通過東盟減少與鄰國的貿易成本,同時吸納外資投產工業等舉措如何逐步轉化成和富裕國家拉近距離的成果。

【信報特約】CDP:蒐集ESG數據 促進官商環團合作

【信報特約】主權原則下的犧牲品:東盟面對羅興亞問題的集體失語

【聯合早報特約】中國投資東南亞需注意反彈
2009年以來,中國已成為亞細安的最大貿易夥伴,而亞細安方面則從2011年以來,就是中國前三大貿易夥伴。加上地緣政治發展的趨勢,兩者的緊密合作程度只會更進一步增長。不過,要搭起這條“海上絲綢之路”殊不容易:除了東南亞各國普遍的行政效率問題以外,“一帶一路”被視為以中國利益為先,犧牲本土資源的看法也越來越普遍。作為中國近代野心最大的地區戰略,“一帶一路”中的“海上絲綢之路”要在東南亞揚帆起航,需要撫平的阻力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