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信

多媒體訪談
【地球事圓的】話說世界-黃金的文化與地位;印度疫情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秘書長陳偉信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 RTHK》嘉賓主持。

【尹子軒/陳偉信】黃金象徵財富和尊貴地位,由古文明至今,都受到不少國家熱愛,亦往往與文化及宗教相連。黃金的用途廣泛,由作為貨幣、打造首飾、寺廟內的裝潢,以至保值避險都有。而原來牛仔褲的出現,亦與黃金有關。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地球事圓的】話說世界-貨幣的演變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秘書長陳偉信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 RTHK》嘉賓主持。

【尹子軒/陳偉信】要成為流通貨幣,要視乎是否搶佔到市場佔有率,目前美元仍佔主導地位,不過不論歐元或人民幣,都希望提升競爭力。而另一個層面,加密貨幣的使用,開始為一些大企業所接納,加密貨幣距離成為流通貨幣還有多遠?而除了加密貨幣,有國家開始研究數字貨幣。

國際秩序 多媒體訪談
【十萬八千里】 歐洲議會討論疫苗護照與中歐投資協定

本刊秘書長陳偉信早前接受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十萬八千里》訪問。

【陳偉信】全球對於疫苗護照及綠色認證討論熱切,期中的安全性和公平性引起了關注。近日,德中領袖磋商,德國選舉對中國及香港帶來了什麼影響?歐洲進軍南海,背後又反映了什麼?

多媒體訪談
【地球事圓的】話說世界-必修科存在的原因和背後;QUAD –四方安全對話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秘書長陳偉信、研究員李紫楓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 RTHK》嘉賓主持。

【尹子軒/陳偉信】不同國家地區的必修科各有不同,必修科的制訂,往往關係著經濟或未來的發展。如非洲國家烏干達,不少學校都將中文列為必修科,因社會認為對中文的需要越來越大;哲學是法國高中必修的科目,反映注重多元及獨立思維,以及透過教育培育人民的特質。

【李紫楓】由美國、日本、澳洲及印度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上星期首次舉行元首級峰會。是次多邊峰會由美國總統拜登主持,被視為是要平衡中國於印太地區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不過峰會主要的討論,圍繞疫苗供應及氣候變化等,並沒有特別針對中國的內容。有分析認為,QUAD未來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會逐步增加。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歐盟
【地球事圓的】話說世界 – 咖啡與朱古力

【尹子軒/陳偉信】第一間咖啡館是如何開設的?咖啡在工業革命擔任什麼角色?朱古力與教會的關係是什麼?咖啡貿易與莊園經濟、人口販賣又有什麼關係?咖啡和朱古力,可以說是歐洲人的生活日常。這兩種產物傳入歐洲,背後包含著宗教、身分象徵、文化等不同意義,亦衍生出剝削生產者,不公平貿易等問題。而隨著社會演變,文化發展,咖啡和朱古力牽涉的文化符號,消費者對它們的要求,亦有所不同。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東亞 歐盟
【地球事圓的】話說世界 – 從遠東說起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及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召集人陳偉信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嘉賓主持。
【尹子軒/陳偉信】遠東,是從歐洲出發,向東行至東南亞等地,既是地理概念,亦反映十六世紀時期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觀。當時西方國家於東南亞,除了營商,於政治上亦發揮其影響力。隨著遠東地域的發展,於國際的定位亦有所轉變。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明報月刊特約】「特式外交」的國際關係遺產
執筆之時,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仍有一定爭議,儘管不少國內媒體及國家元首視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為新的白宮主人,但來自特朗普團隊的司法挑戰相信會令結果要到12月初才會明朗化。因此,筆者希望借這段時間,為特朗普過去4年的外交政策把把脈,也是給特朗普一個公正的評價。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直播重溫】「後」特朗普時代下的歐亞外交轉變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幾乎可以確定成爲新一任的美國總統,但是他能扭轉現總統特朗普過去四年的外交遺產嗎? 我們的副總編輯尹子軒和鍾樂偉、陳偉信及馮嘉誠三位學者朋友宵夜暢談下一個四年的國際局勢,歡迎各位觀衆參與!

北美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歐盟
【地球事圓的】歐洲封城;美國大選勝負關鍵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召集人陳偉信及本刊研究員蘇民皓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嘉賓主持。
【歐洲封城】歐洲爆發新型肺炎第二波疫情,英國、法國等多國宣佈再次封城。有分析認為,於奉行自由主義的歐洲,各國制訂措施時要平衡疫情發展、對經濟影響及民眾反應後才下決定封城。
【話說世界—影響結果的關鍵】 美國民主黨的拜登宣稱勝出總統選舉。候選人於網上廣告開支、籌款能力、年中的反種族歧視運動等,哪項因素最影響到今次的選舉結果?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軍事熱點
【時事全方位】美伊衝突急速升溫雙方有何考慮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召集人陳偉信及本刊研究員楊庭輝早前接受Now新聞台節目《時事全方位》訪問。
伊朗向伊拉克境內兩個美軍基地發射導彈,報復美軍用無人機擊殺將領索萊馬尼,事件令中東局勢急速升溫,推向戰爭邊緣。在衝突背後,美伊雙方各自有甚麼盤算?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東亞 歐盟
【德國之聲專訪】看懂香港和加泰示威的異與同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召集人陳偉信早前接受德國之聲專訪。香港和加泰羅尼亞— 身處在地球兩端的示威者串連在一起,成為近日國際上的熱門話題,香港甚至即將舉辦聲援加泰的集會。香港社運引發蝴蝶效應,會變成全球化的新模式嗎?在街頭以外,各地的可比性實際有多大?

北美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國際政經點‧線‧面】全球貿易系統的根本:世界貿易組織

隨著多邊合作逐漸成為全球化貿易的基礎,世界貿易組織的存在對於全球經濟貿易發展來說變得越發重要。雖然二戰後美國帶頭實施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但隨著政經趨勢的多極化,如今的貿易規則下美國並非必然的獲益者,那麼是否意味著世界貿易組織的政治基礎已經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