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

伊拉克
中東/中亞 地區研究 選舉脈絡
【看不見的世界】擊敗 ISIS 後的首場選舉──「伊拉克大選」能否突破眼前困境,朝成熟的民主國家邁進?

現任伊國總理阿巴迪(Haider al-Abadi)雖然對比前任總理馬利基(Nouri Maliki),無論在形象或在政績上都比較出色,但阿巴迪能否在未來 4 年繼續執政,重點是團結國內各個派系。可悲的是,這正是伊國現時最大的癥結。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換日線特約】民粹造英雄?強人總統之後,復興黨如何從「代表阿人的政黨」,走向「殺最多阿人的政黨」── 一個阿拉伯,各自表述(下)

綜觀整段阿拉伯近代史,「大一統」民族觀只是曇花一現。如其說是「英雄造時勢」,例不如說是「時勢造英雄」。雖然復興黨與納賽爾不遺餘力地推動民族主義,團結整個阿拉伯世界。可是,這種形勢似乎只是大國政治下的產物。

阿拉伯民族主義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換日線特約】在討論ISIS、聖戰、伊斯蘭之前,我們都忘了談「民族主義」── 一個阿拉伯,各自表述(上)

阿拉伯民族主義的興衰,大致可分成兩個時期:1940 年代至 1958 年為「大一統」的漲潮;1959 年至 1967 年為「大一統」之退潮。此後,則為阿拉伯民族主義的衰落期。在這民族主義高低起伏的歷史過程中,阿拉伯民族主義者最終如何由本同走到末異呢?

中東/中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換日線特約】當穆斯林聖地落入異教徒手中,阿拉伯大國為何綁手綁腳,不敢大聲抗議?

年近尾聲,「狂人」再創政績,為以巴衝突燃點火藥引。12 月 6 日,美國總統川普於白宮正式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預計把位於臺拉維夫的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

中東/中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UDN轉角國際特約】中東,認同的旗幟:伊斯蘭與民族主義的對撞(下篇)
阿拉伯民族國家弊病叢生,令泛伊斯蘭主義之火重燃,人們逐漸認為宗教才是富國強兵的靈丹妙藥。伊斯蘭主義在過去雖然看似沉寂一時,但卻默默耕耘,並演變成極端保守的原教旨主義(Fundamentalism),與大半個世紀前阿富汗尼所鼓吹的伊斯蘭改良主義,不可同日而語。
中東/中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UDN轉角國際特約】中東,認同的旗幟:伊斯蘭與民族主義的對撞(上篇)
自從十九世紀初期,拿破崙率領法國大軍攻入埃及之後,所激起「民族主義」與「伊斯蘭主義」這兩大思潮的互動以至矛盾,對理解近代中東的衝突至關重要。在這兩個世紀以降,中東阿拉伯或伊斯蘭世界正處於不斷被帝國主義入侵的狀態,無能的鄂圖曼帝國統治者無力回天,使知識分子不斷尋求救贖之道:由提倡伊斯蘭改良主義、民族主義、到近三十年鼓吹極端伊斯蘭主義,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從舊有帝國的積弱之中,再次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