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

南亞 國際秩序 東亞 東盟 歐盟
挪威公司出售緬甸手機支付服務離場 軍方政府將控制所有手機支付服務
軍政府於電訊業的掌控無疑在未來將會更為強勁,而在緬甸的私隱法例相當落後的情況下令到軍政府施加的監控和審查更為肆無忌憚,未來情況將會更為堪憂。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東亞
洪森將到訪緬甸 違背東盟杯葛立場為軍政府站臺
不過洪森想要透過親身會面去勸緬甸軍政府返回談判桌然後好好解決問題並沒有那麼容易,一來縱使洪森要一改東盟立場和手法仍然不能脫離東盟共同制定的「五點共識」,二來和軍政府好好談判並不是沒有試過,緬甸特使艾瑞曼便曾經和軍政府進行談判,甚至曾經有良好的結果,但最終結果是軍政府並沒有遵守承諾,「五點共識」連停戰都沒有辦法進行,亦無法見到昂山素姬,因此洪森此舉實在難以真正打破現時緬甸困局。
中東/中亞 出版刊物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亞
【轉角國際特約】妥協誕生的「尷尬特使」:東協能助緬甸重返和平嗎?
艾瑞曼如此簡單的停火要求,在短短幾天內便遭到緬甸多方打臉,充分暴露出東協外交信譽面臨崩塌破產的危機。但東協受到外交傳統和國家利益的束縛下,10國的集體決策恐怕難再敏捷地回應重新急速惡化的緬甸危機。東協正在進行一場很大的賭博,但這一切賭注難免會落在相對具備外交活力的成員國身上,而不是這位地位微妙、讓人感到尷尬的特使。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盟
【轉角國際特約】見死不救的決斷:阻止「緬甸內戰化」東協怎麼解?
緬甸國防軍的地位源自其「維護國家主權完整」的歷史定位,如果他們輕易屈服於西方國家的壓力,只會斷送其僅餘無幾的合法性。因此,強硬制裁不見得是取勝的不二法門。筆者希望強調一點,單憑「建設性對話」,還是一面倒鼓吹「制裁、介入」,都無法凝聚足夠壓力,一夜間改變緬甸軍隊行為。沒有國際社會的杯葛,東協的「建設性對話」便顯得沒甚價值;沒有「建設性對話」,緬甸軍隊便難以尋覓下台階,隨時逼入窮巷,拼死反撲。與此同時,沒有國內CDM、CRPH與反政變的民地武共同抗擊,國際社會的介入亦毫無合法性可言。三方唯有相輔相成,才可平息這場風波。
南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亞
【Yahoo論壇特約】緬甸政變-中國意料之外的局面?
於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緬甸政變,中國選擇支持軍政府可以說是無可奈何的賭博:說到底,中國最希望緬甸能夠維持和平穩定的局面,才有利各項投資計劃的進行,而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接受訪問多番強調現時狀況「絕對並非中國希望見到的」,絕非客套説話。突如其來的政變其實反而令到中國騎虎難下,中國只好無奈接受如此局面,而偏向軍方是其唯一可取的選擇。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盟
【聯合早報特約】緬甸政變或成影響國際大局關鍵
倘若連同緬甸的案例也無法透過制裁迫使獨裁者作讓步,那便意味着單靠制裁一途對付獨裁者已徹底失效。獨裁大國甚至不用主動慫恿世界各地握有軍權的野心家發動政變;眾多案例擺在眼前,後者自可心領神會,待成功發動政變後迅速向獨裁大國投誠尋求支援。如是者,世界將迎來獨裁國家聯盟與西方民主國家全面分庭抗禮的格局。因此,按道理說,緬甸問題對西方民主陣營和獨裁國家陣營來說也是關鍵一戰。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盟
【UDN轉角國際特約】昂山素姬的垮台?緬甸政變「軍政府2.0」重返下一步
根據過去十年的往例,即使是美國的盟友,多半也都不太願意配合歐美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懲罰行動,擔心這樣反而會逼使東協國家變得像柬埔寨一樣,向北京投懷送抱。2017年歐美國家高調批評緬甸處理羅興亞問題後,考慮重新推動制裁,卻反而刺激昂山素姬對中國、日本、韓國的投資更開放,抵銷歐美國家減少對緬投資做成的影響。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東盟
【地球事圓的】緬甸政變;話說世界 – 動物外交與保育

【楊庭輝】緬甸軍政府於星期一,新一屆國會召開會議當日,突然扣押國務資政昂山素姬等執政黨領袖,並頒布為期一年旳緊急狀態令,將國家權力移交總司令敏昂萊。軍方稱行動與當局未有回應去年大選舞弊的指控有關。多個西方國家譴責軍方行動,對改變現時緬甸局面有多大作用?
【尹子軒/馮嘉誠】國歌的沿起,有來自戰爭,有沿自民謠,往往都承載了族群的歷史和文化。國歌的改動,亦反映出國家意識形態和形象上的一些改變。 歌曲可以凝聚人心,不過有一些歌曲雖然很流行,但當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與當權者不同,就會成為禁歌。不同的社會情景,如何為樂曲賦予不同意義?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盟
【信報特約】主權原則下的犧牲品:東盟面對羅興亞問題的集體失語
對於東南亞區域而言,難民問題衍生的挑戰是實在的。馬來西亞前首相納吉布和現任首相馬哈蒂爾先後在不同場合批評緬甸政府處理羅興亞問題的種種不是,不惜犯下東盟國家互不干涉內政的基本原則,藉此可見難民問題的嚴重性。既然東盟在2015年成立「東盟共同體」,矢志在社會文化事務上推動關懷共享、「以人為本」的大社區,為什麼在這等關節狀況中隻字不提,拒絕以東盟集體譴責緬甸,介入羅興亞難民的人道災難呢?
廷覺
地區研究 東盟 選舉脈絡
【聯合早報特約】總統易手 緬甸政經改革現隱憂

1962年的軍事政變,使緬甸幾乎自我封閉近半世紀。直到2011年擁有軍方背景的前總統登盛(Thein Sein)發動政經改革後,緬甸開放的幅度才漸漸擴展。身任國家元首職務的廷覺此時退休,對剛起步的改革會產生甚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