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

中東/中亞 俄羅斯 國際秩序 宏觀政經 歐盟
【明報特約】西方經濟上援烏抗俄的三大關鍵
俄烏戰爭爆發後,美歐日等西方陣營國家先後在軍事(及經濟)上支援烏克蘭,也實施針對俄羅斯能源業及金融業為主的制裁措施,不過源於歐洲長久以來依賴入口俄羅斯石油及天然氣,加上德國和匈牙利不願意對俄羅斯過份強硬,歐盟早前的制裁俄羅斯政策力度遠不及美國。經過了5月30至31日的歐盟峰會後,歐盟推出第六輪制裁俄羅斯措施,最受外界注目的部份,是歐盟各國同意合共減少九成(詳情下文另述)入口俄羅斯石油,以及歐盟與英國聯手禁止歐英的保險及再保險公司,為運載俄羅斯石油的油輪提供保險。歐盟這一輪公佈的制裁措施,較對上五輪更集中和更加徹底,但由於政策執行需時,加上俄羅斯能源產業並非單純因西方制裁便會(短期內)被削弱,最終會否對俄羅斯經濟帶來致命衝擊,宏觀來看可從三大方向觀察。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IFIMES】沒有清晰願景的阿富汗就沒有和平 Afghanistan: No Peace without a Clear Vision
在達至和平前,必須先解決阿富汗戰爭問題。美國作為世界大國應與阿富汗政府建立明確關係,同時協助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進行和平談判,為阿富汗提供清晰可見的和平願景。阿富汗是國際反恐的第一道防線,若阿富汗沒有和平,該地區和全球將面臨重大威脅。為阿富汗帶來和平和地區穩定,不僅是為了當地人民,更是為了全世界。
中東/中亞 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亞
【Yahoo論壇特約】當油價比漢堡便宜:油價低迷造成的全球經濟骨牌效應
原油在疫情下出現史詩級崩潰,然而這一波衝擊的影響絕不僅限於經濟停擺的非常時期。低油價放大產油新興國家所面臨的經濟、社會問題,而這波低油價也可能迫使主流經濟國家延長疫情下推出救援財務、貨幣政策。油價走勢難以預料,但政府、央行需積極處理,以防後患。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換日線特約】從確保能源安全,進而保障國家安全──以色列如何一躍成為「能源暴發戶」?
作為一個小國,以色列能夠慢慢實踐能源自始自足,擺脫周邊緊張地緣政治及資源稀缺的困局,主因是發現足以用上半個世紀的化石燃料。從確保能源安全,進而保障國家安全。天然氣成為造王者,又是未來被廣泛使用的較環保燃料,使以色列在能源上無後顧之憂,必定對其國際政治戰略產生深遠影響。
中東/中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換日線特約】石油、帝國與災難:「黑絲路」興衰史
《黑絲路》企圖宏大,記述詳盡,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較明顯的,就是書中對地方、人物與事件的譯名問題。有些人物的中文譯名與實際在華語世界的慣用譯名有很大落差,例如「菲烏梅」,其實就指「阜姆」(Fiume),與此同時,書中又缺乏英文原名,因而很容易產生誤會。另一方面,這本書的內容有稍嫌冗長,有時亦會把鏡頭一下子跳轉到和前文不相關的地方,因此閱讀時需要極大的精力,才能把前後文梳理清楚。
布列頓森林體系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亞
人民幣原油期貨合約與人民幣國際化

觀乎“石油美元”與“石油人民幣”的結構差異,要吸引國際投資者和石油輸出國主動使用人民幣結算原油期貨交易,與“人民幣國際化”這個命題一樣,關鍵都是貨幣基礎和自由兌換。

中東/中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換日線特約】沙烏地阿拉伯也有「本地優先」?──當油價暴跌、青年失業,沙國勞動力將重新洗牌嗎?
若留意近年沙地阿拉伯的媒體或政治評論,就會發現「沙烏地阿拉伯化」(Saudization)成為了常見詞彙。顧名思義,這詞彙具有排他性,意指把外勞驅趕出本地勞動市場的一項官方政治議程。除了官方,民間也越來越多聲音指摘外勞搶去了本地人的就業機會。今年一月,沙地阿拉伯媒體 Al-Hayat 刊登了一幅漫畫(下圖),把外勞刻畫成蠶食繩索的老鼠,令正在平衡勞動市場的沙地阿拉伯人面臨跌倒的危機。
中東/中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洞見國際特約】「出口危機」正在威脅土庫曼的獨裁者嗎?
2014年是一個很關鍵的年份,除了國際能源價格重挫之外,土庫曼更開始失去了俄羅斯這一個龐大的出口市場。當經濟結構被打破,亦破壞有助土庫曼獨裁政權的因素 - 全民福利政策。全民福利需要巨大的國家開支,而土庫曼的財政狀況,已經不可夠與昔日同日而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