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多媒體訪談
【地球事圓的】泰國疫情失控的示威與外交
  本刊研究員文俊偉接受RTHK香港電台節目《地球事圓的》訪問。 泰國疫情失控,每日逾萬確診,示威浪潮再起,抗議政府抗疫無能,要求總理巴育下台。向來強硬的巴育政府,會否出動軍隊鎮壓? 當地逾600名醫護接種科興疫苗後仍確診,民眾要求改為接種mRNA,但入口歐美疫苗,卻隨時牽動泰國與中國和東盟的關係,政府如何拆解?   詳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GmqmSMLFk 請於 12:15 開始開始觀看。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緬甸抗爭路線的爭議 見死不救的決斷:阻止「緬甸內戰化」東協怎麼解? 緬甸死局短期難見曙光 緬甸政變-中國意料之外的局面? 緬甸政變或成影響國際大局關鍵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https://liker.land/glocal_hk/civic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東亞
【地球事圓的】話說世界 – 社運的演變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擔任RTHK香港電台節目《地球事圓的》嘉賓主持。【尹子軒/馮嘉誠】疫情下,全球抗爭浪潮持續。經濟不平等、制度僵化、司法不公,都是民眾抗爭示威的理由。社交媒體的發展,使中產和年輕人的階級隔膜反而越趨淡化,中產或較富有的一群,不乏加入抗爭行列。另一方面,社運逐漸變得易放易收,令運動過程延長。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東盟
【地球事圓的】話說世界 – 王室的存廢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及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嘉賓主持。
【尹子軒/馮嘉誠】泰國反政府示威浪潮未有緩和跡象,示威者訴求之一是要求改革王室。現時全球以君主為國家元首的國家有超過四十個,各國王室有何角色及價值?王室與政治的距離,應相距多遠?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東盟
【壹週刊】泰侮辱皇室罪如港版國安法|或將面臨終身監禁 學生領袖︰會繼續為民主抗爭

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接受《壹週刊》訪問。
【馮嘉誠】泰國的年輕人正正處於政治最動盪的年代,不斷經歷紅黃三軍的衝突、然後又有政變,再有民主選舉,再由軍事政變。這不禁令年輕人留意政治,但老一輩的立場又是否與他們一致呢?

地區研究 東盟 環境保護
【信報特約】印尼難遏刀耕火種 東南亞「霾」怨日深
空氣污染一直是東南亞其中最嚴重的環境問題,印尼加里萬丹和蘇門答臘地區開設防火項目,針對每年山火所釋放的濃煙,避免鄰近的馬來西亞、新加坡以至泰國遭殃。今年印尼的山火情況相比過往更嚴重,英國廣播公司(BBC)於9月曾經刊登了數幅由占碑省(Jambi)居民所拍攝的相片,在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物理現象下,濃煙加上日光使天空變成一片血紅。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東盟
【國際政經點‧線‧面】 東盟:局部局域經濟整合的紅利

在全球化浪潮下,地區性經濟整合組織的地位對於單一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說越發重要。尤其是近年發展猛迅的東盟,有望成爲霸占全球過半GDP的中,美,歐盟以外的第四大巨頭。本節將簡介越南,菲律賓以及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全球化的“模範生”在擁抱和參與區域貿易自由化的努力,尤其是通過東盟減少與鄰國的貿易成本,同時吸納外資投產工業等舉措如何逐步轉化成和富裕國家拉近距離的成果。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盟
【信報特約】主權原則下的犧牲品:東盟面對羅興亞問題的集體失語
對於東南亞區域而言,難民問題衍生的挑戰是實在的。馬來西亞前首相納吉布和現任首相馬哈蒂爾先後在不同場合批評緬甸政府處理羅興亞問題的種種不是,不惜犯下東盟國家互不干涉內政的基本原則,藉此可見難民問題的嚴重性。既然東盟在2015年成立「東盟共同體」,矢志在社會文化事務上推動關懷共享、「以人為本」的大社區,為什麼在這等關節狀況中隻字不提,拒絕以東盟集體譴責緬甸,介入羅興亞難民的人道災難呢?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盟
【信報特約】漂泊天涯心長繫泰 他信落台權力猶在
商而優則士在今日的歐美見怪不怪,在亞洲,CEO從政則寥寥可數,至今仍流亡國外的泰國前總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是罕有的例子。他信正式執政只有五年半,但其政治影響力並不局限於這數載光陰,而是徹底改變了整個泰國政治權力版圖,直至今日。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盟
【信報特約】潛龍在野 他信伺機再起
要數近代泰國政壇最有影響力之人,除了在2016年去世、登基長達70年的已故泰王普密蓬(Bhumibol Adulyadej),便要數於2006年9月起便被泰國當局通緝、一直流亡國外的前總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他信本人合共執政約五年半,其政治力量未有因為被推翻和流亡國外而消失,相反透過妹妹英祿(Yingluck Shinawatra)、友好政客,以及在幕後組織政黨,利用不同的「殼」和「分身」繼續在泰國政壇呼風喚雨,其政治力量未有因為發生了數次政變而消失。
地區研究 東盟 選舉脈絡
【聯合早報特約】從烏汶叻公主參選風波透視泰國政局
烏汶叻公主的參選風波引起外間關注,有三個原因。首先,近代泰國王室成員甚少「直接」干政,擁有卻克里王族(Chakri Dynasty)血脈的社里巴莫(Seni Pramoj,拉瑪二世的曾孫)擔任首相已是七十年代的故事。儘管烏汶叻公主堅稱自己只是已「普通人」身份參選,一切決定與王室無關,但民間及王室均沒有把她的王族身份撇除。烏汶叻公主與前夫Peter Ladd Jensen離異,重新定居泰國後,王室一直對她以tunkramom(即「王后之女」)作稱謂。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盟
1893 年:暹羅的殖民免疫神話
總結泰國的殖民免疫神話,除了因中央集權建立起強勢的戰略利益以外,和英國深厚的經濟關係及其不干預政策更是當中要機。如果暹羅初期就和法國進行經濟互動,並沒有重度依賴一方,雖然未必短期內引起法國的不滿和慾望。但在群雄環伺的時代,暹羅沒有強大的外交誘因就難以促使歐美勢力支持,最後恐怕自身難保。暹羅的成功固然因為地理上的先天優越,但後天努力的經濟外交和國內穩定性才是致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