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

南亞 國際秩序
【Yahoo論壇特約】自滿招損 印度疫情失控恨錯難返
尤有甚者,華盛頓大學全球衞生系暨疾病動態、經濟和政策中心主任拉馬南·拉克斯米納拉揚 (Ramanan Laxminarayan)於5月26日在《外交》雜誌的網頁發表評論文章痛批印度以不科學的方法應對國內第二波疫情,當中列舉了數個政府和親政府政治人物的罪狀。首先,當第二波爆發得如火如荼之際,部分印度政客(尤其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的黨員)竟推崇未經證實的療法,並聲稱那些療法較主流的對抗療法優勝,導致整體教育程度不高的國民更難接收到以科學為本的抗疫資訊。甚至乎,連印度醫生也會為病人處方一連串在治療新冠病毒成效存疑或欠缺臨床試驗或科學證據支持的藥物和補充劑。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換日線特約】從囚犯到總統:吉爾吉斯示威後,用不到 100 天迅速崛起的扎帕羅夫究竟是誰?
或許,這真的是人民的意願。經歷過去年 10 月的示威浪潮、甚至是經濟衰退、武漢肺炎,提倡反對建制、以強人形象出場的扎帕羅夫脅著擁有強大民意支持,這時候推動修憲重返「總統制」,把其包裝成走出困局的唯一出路,顯得更有說服力。不論民眾清不清楚修憲內容,只要是破舊立新,反對建制,就可切合厭倦政黨政治、憎恨政客貪污的民粹口味。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UDN轉角國際特約】單押民粹主義的小英格蘭人成爲了大脫鈎時代的注腳
總括而言,歐盟與美國的同床異夢,早已不是新聞。鑑於共同利益,跨大西洋同盟的“死期”尚未到,北約等合作組織仍有一定生存價值,歐美兩大板塊之間總是有議題是可以合作的。問題還是在於,英國莽撞的脫歐公投,將自身捲入美歐的衝突當中,如果當初留在歐盟,英國還能憑著與美國的特別關係,協助雙方進行交流,保持自身在跨大西洋同盟的獨有位置。可是如今一切已成定局,英國在面對美國及歐盟的兩難局面,就只能自求多福,承襲聯合王國的偉大傳統,好好掙扎求存。
北美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歐盟
【地球事圓的】歐洲封城;美國大選勝負關鍵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召集人陳偉信及本刊研究員蘇民皓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嘉賓主持。
【歐洲封城】歐洲爆發新型肺炎第二波疫情,英國、法國等多國宣佈再次封城。有分析認為,於奉行自由主義的歐洲,各國制訂措施時要平衡疫情發展、對經濟影響及民眾反應後才下決定封城。
【話說世界—影響結果的關鍵】 美國民主黨的拜登宣稱勝出總統選舉。候選人於網上廣告開支、籌款能力、年中的反種族歧視運動等,哪項因素最影響到今次的選舉結果?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UDN轉角國際特約】民粹政黨是歐洲政治的病毒也是疫苗:東西歐民粹主義疫情下的結構性根源
總括而言,右翼民粹主義短期內難以退潮,雖然民粹政策通過武漢肺炎疫情不攻自破,民粹主義者難掩政策弊病,但鑑於疑歐主義仍將一定程度上左右歐盟政治,右翼民粹主義還是歐洲選民的潛在選擇之一。對於民粹,只要保持「I won‘t fear, I won’t cry」(Fyssas的歌詞)的心境,處之泰然,留待現存歐洲著重共識的政治體制進行定奪,一齊都能盡在掌握。
南美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The Glocal x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 Podcast 系列】第七集 不左不右的民粹第三條路:南美連登仔佩隆如何將阿根廷由富國變破產

與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合作推出的Podcast系列的第七集將講述為何二十世紀初曾是世界前十經濟大國的阿根廷,到這個世紀會徹底落後於澳洲、加拿大等同樣以出口主導的國家,並分析佩隆主義如何成為今日阿根廷經濟的毒瘤。
到底是什麼樣的政治理念,令佩隆主義到今天都還稱霸阿根廷政壇,卻在其他地方默默無名?本集由The Glocal 團隊為大家娓娓道來。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歐盟 選舉脈絡
【信報特約】民粹政府鬥氣拆台 「聯邦派」兩猛將掌大位
歐盟領導班子誕生的過程,雖然依然存在缺陷和參與度不足的問題,但是,歐盟的歷史和民主化進程本來就是一個充滿著嘗試和失敗的實驗過程,在歐盟内部不再被傳統集團壟斷政治權力,釋放了改革的活力後,有理由相信歐盟將會繼續完善自身。
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信報特約】聯合國移民契約的民粹反彈
這些人的恐懼,正是如特朗普等民粹政客支持度的糧食:但是真正有意義的結構性改革,以及承認複雜問題並無簡單解決方法等的有機會損害他們反傳統反建制形象的行爲從來不在民粹政客的表演項目上,他們擅長的是製造短期内能引起最大衝突和話題性的政策,維持支持者的亢奮度方是正事。全球管治,需要的是清晰的多國合作方案,而非情緒化,反射性的表演。
北美 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UDN轉角國際特約】墨西哥毒品戰爭:政黨輪替失治的暴力全開
墨西哥的狀況遠比哥倫比亞複雜,不能把毒品組織和游擊軍閥相提並論,而毒販亦不見得需要特赦,畢竟他們並不追求合法地位。貿然放鬆對毒販的執法主權,反而只會破壞其碩果僅存的民主體制,對長遠消滅暴力漩渦毫無幫助。無奈的是,墨西哥人在尋找解決漫長困局的長夜中,遇上奧布拉多爾短視的民粹政策,似乎再次和完善改革的機會錯身而過。
南美 地區研究 選舉脈絡
【端傳媒特約】墨西哥大選之後──左翼變革還是老調重彈?

洛佩斯的成功也反映本屆墨國大選的一大盲點,就是空洞的台詞竟比實在的政綱來得有感染力。若果墨西哥還停留在口號式的精神亢奮,那麼對急需制度變革的現實來說只有百害而無一利,並無助改變墨西哥的多重困局。唯一有變的是,經過大選後,墨國自1989年開始由PRI、PAN、PRD三分天下的政治生態,在Morena的衝擊下呈現另一局面。而PRI在千禧年後建立的中間派形象、PAN的專業右翼路線,和PRD的進步左翼運動,三者的界限也在Morena無所不包的民粹情懷下逐漸模糊。此刻的墨國,選舉和政治理念的關係不再那麼密切,卻彷彿帶有一點昔日革命之後只求脫離殖民、急欲尋找出路的迷惘色彩。

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UDN轉角國際特約】 墨西哥的「民粹鐵三角」?從大獨裁者到民粹政黨

一方面,有政客自詡代表純潔高貴的「人民」,抵抗腐朽的「精英」階層;另一方面,爲了消滅敵人,人民必須給予他們更多的權力將固有秩序刨除。但在過程中,只是將一群舊有的裙帶換成新的一批,墨西哥政府還是那個低效貪腐的政體。墨西哥這一次的大選,也有可能再次讓期待改革的墨西哥人失望。

Italy Election
地區研究 歐盟 選舉脈絡
【明報特約】意大利大選:民粹大話骰

實際上,從意大利本身政治傳統以及經濟體質來看,無論哪一個組合最後成功組閣入住羅馬,意大利在歐盟整合路途上的角色變化都不大,歐洲議題對於不論傳統上還是近代的羅馬政府來説都不過是本土議題的延伸,意大利缺乏領導布魯塞爾的意欲和顛覆歐洲整合的能力。這一次的選舉,不過是延續了意大利在歐洲議題上和議者的身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