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特約】放眼世界,特朗普很右嗎?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在國力和制度完善上,與阿根廷和委內瑞拉差距甚遠,縱使特朗普有民粹作風,國會、法院、反對黨以至共和黨本身也有重重制衡,限制了特朗普劍走偏鋒的空間。因此,下次當你定義特朗普是「極右法西斯」之前,試想想亞非拉的例子,你會更豁然開朗。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召集人陳偉信及本刊研究員蘇民皓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嘉賓主持。
【歐洲封城】歐洲爆發新型肺炎第二波疫情,英國、法國等多國宣佈再次封城。有分析認為,於奉行自由主義的歐洲,各國制訂措施時要平衡疫情發展、對經濟影響及民眾反應後才下決定封城。
【話說世界—影響結果的關鍵】 美國民主黨的拜登宣稱勝出總統選舉。候選人於網上廣告開支、籌款能力、年中的反種族歧視運動等,哪項因素最影響到今次的選舉結果?
與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合作推出的Podcast系列的第七集將講述為何二十世紀初曾是世界前十經濟大國的阿根廷,到這個世紀會徹底落後於澳洲、加拿大等同樣以出口主導的國家,並分析佩隆主義如何成為今日阿根廷經濟的毒瘤。
到底是什麼樣的政治理念,令佩隆主義到今天都還稱霸阿根廷政壇,卻在其他地方默默無名?本集由The Glocal 團隊為大家娓娓道來。
洛佩斯的成功也反映本屆墨國大選的一大盲點,就是空洞的台詞竟比實在的政綱來得有感染力。若果墨西哥還停留在口號式的精神亢奮,那麼對急需制度變革的現實來說只有百害而無一利,並無助改變墨西哥的多重困局。唯一有變的是,經過大選後,墨國自1989年開始由PRI、PAN、PRD三分天下的政治生態,在Morena的衝擊下呈現另一局面。而PRI在千禧年後建立的中間派形象、PAN的專業右翼路線,和PRD的進步左翼運動,三者的界限也在Morena無所不包的民粹情懷下逐漸模糊。此刻的墨國,選舉和政治理念的關係不再那麼密切,卻彷彿帶有一點昔日革命之後只求脫離殖民、急欲尋找出路的迷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