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整合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IFIMES】How to Spend it: An Austro-Franco-German Proposal for a European Post C-19 Recovery Programme

維也納國際經濟學院(WIIW)常任主席 Mario Holzner 在會上發言,提出最近歐盟的疫後復蘇基金計劃反映歐洲整合全面停頓,歐盟及各成員國需要並肩而行,尋找分配資源的不二法門,整合各方意見,容讓歐洲順利渡過2020年的政治及經濟危機。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歐盟
【IFIMES】OF MULTILATERALISM AND FUTURE TO EUROPE Recalibration

由IFIMES,the Diplomatic Academy Wien,Culture for Peace和Academic Journal European Perspectives主辦的專題研討會於七月一日舉行,並邀請了二十個來自世界各地的講者參與會議。在會議中,前經合組織秘書長Donald Johnston在會議上發表講話,講述對歐盟現狀的看法及未來發展的願景。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歐盟
【The Europeans】The Great Pull of China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早前早前接受 The Europeans 訪問。
【尹子軒】美中兩國之間的角力日趨頻繁,有人說全球已進入「新冷戰」的年代,歐盟是否需要為此而歸邊?還是能夠在大國之間獨當一面?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信報特約】歐盟進入“大重建”時代
當世界進入中,美,歐三大板塊互相傾軋的年代,處於落後的歐盟對於國際情勢風雲變幻的答案是鞏固自身,“先攘内”。沒有堅實的基礎,在接下來的動蕩之中連自救都難,遑論救人。不過,對於遠東們一些從來對歐洲不聞不問,卻喜茶餘飯後拍案怒駡收容政治難民的歐洲人“大愛左膠”,然後在危難中忽然要求布魯塞爾做一些符合心目中國際人道主義的“聲明”和救難措施,不然就“解體算了”,“還不如英國好” 的巨嬰們,歐盟可從來沒有什麽道德責任。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信報特約】法國能重新崛起帶領歐盟整合嗎?
除了經濟潛力之外,法國成為未來的歐盟領袖還有結構性的原因。首先,法國不但沒有人口結構問題,國內消費力更是全歐盟最高之一。即使債務和國內生產總額達比例90%,法國的債務也不像南歐其他國家不受控制,且今年的財政擴張也是以減少福利更多投資與培訓為出發點。如果順利,馬克龍和默克爾的歐盟總體預算計劃更是可以幫助法國控制債務比例。與保守的德國相比,如果歐盟希望可以帶動消費力和通膨正常化,或許馬克龍的法國更適合成為新的領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南風窗特約】歐盟有能力走出急流險灘
通過零八年以來多個共同的危機,歐盟架構本身的權力,隨著各成員國對於使用歐盟平臺和鄰居協調的頻率越加頻密而壯大。歐洲整合超過七十年的進程,讓各國在經濟上的紐帶無可割裂,亦讓根植於歐盟機構内共同決策機制隨之成長。但是,正如歐元潛在風險所指出,只要歐盟各國依然對於財政轉移有保留,歐盟就仍是一個半成品。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端傳媒特約】肆無忌憚的土耳其,無牌可出的歐盟,與新普世主義的可能

可以預見,一個自我極爲膨脹,又在外交戰略上讓歐盟無可奈何的土耳其,將會是今年歐洲各國右翼政客最大的箭靶;非土耳其裔的穆斯林被歸納到同一個對立面,亦難以避免。而這種從反土耳其延伸到反穆斯林的邏輯論調,雖然或許有助歐盟進一步整合,比如共同建立軍隊,甚至是協助建立歐盟夢寐以求的 「歐洲身份」。可是,這種將他者變成一種 “counter- image” 的共同身份建構,實際上只會造就一種消極、具攻擊性的集體亢奮,而不是對歐洲有建設性的共同協進精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Yahoo奇摩專欄】”歐洲需要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後美國霸權時代的歐盟整合

今日的歐盟,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要繼續依賴美國的庇蔭,還是靠軍事整合更新歐洲一體化進程之間的決擇,正掌握在歐盟領袖的手裏。

地區研究 歐盟 選舉脈絡
【Yahoo奇摩專欄】寫在法國大選之前:民粹熱潮遠遠未過

縱觀這些造成民粹政客當選的途徑,均不外乎招攬草根以及中產階級下層的選民,可見在西方發達國家低端工業所哺育的低技術勞工群體漸漸被發展中國家或者自動化所淘汰,行業生存空間收縮所引起的高失業率以及低工資等等的因素就成爲了推倒傳統建制的動力。

近日巴黎的勞工騷亂,正是這種反建制根源的表徵。如何處理這一種躁動,將不止是一兩届總統,甚至一個國家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