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俄羅斯 北美 地區研究 歐盟
【IFIMES】歐洲烏克蘭化 抑或烏克蘭歐洲化?Ukrainianization of Europe or Europeanisation of Ukraine
烏克蘭危機經已演變成戰爭,而國際社會亦因而明顯分裂成歐美及俄羅斯兩大陣營,彷彿回到冷戰時期。面對這場看不到出口的戰爭,筆者以一戰二戰時期的歐洲歷史,提供一些更闊、非一般的觀點。身處一個政治被瑣碎化,簡化成二元對立的時代,要重蹈二十世紀30年代納粹主義及法西斯主義崛起的覆徹,我們應當明白無知的可怕之處,回顧歷史並從中學習。要了解俄羅斯為何對中歐勢力如此抗拒(由德國納粹時期開始),最大原因也許是地緣政治。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附近缺乏山脈之類天然地形防守來自西方的威脅,所以史太林當年便以東歐共同體的方式向西南方拓展勢力範圍,以保護莫斯科。另一原因是二戰後明明蘇聯才是納粹主義的最大受害者,美國戰後支援的受惠者黑卻只有西歐;歷史書更重點放大歐洲及猶太人為受害者,經常忽略蘇聯在二戰中超過二千萬的平民傷亡。從種種歷史背景可見,東歐在地緣政治上一直處於較被動角色,亦是俄羅斯極重視的地區。即使難以接受,但東歐受中西歐日益影響,對俄羅斯的挑戰可能比想像中大。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UDN轉角國際特約】民粹政黨是歐洲政治的病毒也是疫苗:東西歐民粹主義疫情下的結構性根源
總括而言,右翼民粹主義短期內難以退潮,雖然民粹政策通過武漢肺炎疫情不攻自破,民粹主義者難掩政策弊病,但鑑於疑歐主義仍將一定程度上左右歐盟政治,右翼民粹主義還是歐洲選民的潛在選擇之一。對於民粹,只要保持「I won‘t fear, I won’t cry」(Fyssas的歌詞)的心境,處之泰然,留待現存歐洲著重共識的政治體制進行定奪,一齊都能盡在掌握。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歐盟
【信報特約】中美博弈:中東歐國家的取捨
顧及各種地緣政經因素,中國進軍中東歐之路絕不平坦。當中美「新冷戰」彷彿如箭在弦,中東歐國家的選擇不難,必然將國家安全置於空洞的經濟承諾之上。中東歐國家同時關注,中美角力或導致地區出現權力真空,讓俄羅斯有機可乘,這進一步突顯美國的地區重要性。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信報特約】歐盟醫療資源政治經濟學:疫病曝露了什麽問題
在醫療體系最富裕,疫情卻也最嚴重的西歐國家,疫情反映到的是由於自歐債危機以來的多年撙節政策所導致的公共醫療系統萎縮,故此疫病直接引爆了人口老化以及公共衛生意識低下兩個炸彈;而雖然東歐國家人民的保持社交距離措施使其確診數字較西歐少,然而,由於這些國家檢測資源的缺乏,疫情有被低估的可能,而且,由於尚未有疫苗的出現,對於這些醫療支出並不寬裕的國家來説,中期爆發的風險仍在。在歐盟被條約嚴格限制插手公共醫療領域,亦缺乏有效手段調配歐盟集體的醫療資源的情況下,東西歐疫情發展開始同步甚至逆轉,絕對是歐洲往後一年的最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