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派出專家赴基輔應對俄國網絡威脅:俄軍入侵烏克蘭的「前哨戰」?
網攻的破壞力絕對不亞於傳統戰爭,它既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如入侵銀行系統)、也能構成生命安全的威脅(如攻擊電網或醫療機構),甚至可以充當傳統戰爭的「前哨戰」—— 通過網攻癱瘓敵方的通訊和軍事設備,在再派出地面部隊進攻⋯⋯ 如何避免俄國向烏克蘭發動這般「混合戰」,相信正是西方國家的真正憂慮所在。
本刊研究員湯鈞佑早前接受台灣 TVBS節目《T台政經話》訪問。
【湯鈞佑】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4/25罕見共發《聯合聲明》,指出兩國將拋棄分歧,尋求信任合作,這是雙方近幾年緊張關係的一次大逆轉,引發外界諸多聯想。這應該是普京在疫情肆虐的國際環境下創造的契機,為的是幫俄羅斯在美中兩強鼎立下找新出路,修補與美國的裂痕。
經濟議題始終是俄羅斯的燙手山芋:俄羅斯何以從蘇聯時期共產式的平均主義,演變為現今產業與收入結構極度不均的情勢,一切都得從90年代經濟轉型開始談起。
本篇文章,除了試圖解釋為何普京能如此「深獲民心」外,也藉由普京 2012 年至 2018 年的第三任總統任期中,所發生的國內外重大事件,評估普京第四任任期執政重心。最後,筆者嘗試將焦點拉回台灣,對於普京勝選後,台俄戰略關係有無任何發展空間,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