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戰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亞
【換日線特約】崛起的中國核武庫,如何威脅東亞區域安全?從 119 個導彈發射井說起

而一直備受爭議的中國核武庫,近日更有興建近 120 個導彈發射井之報導。如若此舉屬實,將進一步鞏固北京的核威攝力,亦意味著如若台海發生軍事衝突,美國介入的代價將大大提高。換句話來說,在多極體系(multi-polar system)的國際關係中,2021 年的核武軍備競賽加上中美新冷戰的時代,可說是比之冷戰時期還要危險。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專題研討會 東亞 東盟
「印太與「新冷戰」? Indo-Pacific and the “New Cold War”?」 專題研討會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召集人沈旭暉及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獲邀於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學會學術週擔任主講嘉賓,並將會聯同資深傳媒人劉銳紹一同探討中美博弈如何影響印太地區的未來,也將會就中美貿易戰、美國大選及南海問題等一系列議題進行對談,務求可以令同學及公眾對印太地區中的大國博弈有更深入的認識。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亞 東盟
【信報特約】終戰75年,日本、東南亞能夠建立自主路線嗎?
即使「中美新冷戰」的說法不能完全捕捉「舊冷戰」壁壘分明、意識形態對碰的二元格局,但無論如何,兩大強國對碰的局勢,都對日本這類中等強國(middle power),或是東南亞十國這類中弱國家(middle-to-weak power),都會帶來災難性的結果。趁著終戰75週年,筆者希望回顧這些國家怎樣嘗試避免捲入大國衝突,並嘗試探索「第三條路」的可行性。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歐盟
【The Europeans】The Great Pull of China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早前早前接受 The Europeans 訪問。
【尹子軒】美中兩國之間的角力日趨頻繁,有人說全球已進入「新冷戰」的年代,歐盟是否需要為此而歸邊?還是能夠在大國之間獨當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