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俊偉

南亞 國際秩序
【Yahoo論壇特約】自滿招損 印度疫情失控恨錯難返
尤有甚者,華盛頓大學全球衞生系暨疾病動態、經濟和政策中心主任拉馬南·拉克斯米納拉揚 (Ramanan Laxminarayan)於5月26日在《外交》雜誌的網頁發表評論文章痛批印度以不科學的方法應對國內第二波疫情,當中列舉了數個政府和親政府政治人物的罪狀。首先,當第二波爆發得如火如荼之際,部分印度政客(尤其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的黨員)竟推崇未經證實的療法,並聲稱那些療法較主流的對抗療法優勝,導致整體教育程度不高的國民更難接收到以科學為本的抗疫資訊。甚至乎,連印度醫生也會為病人處方一連串在治療新冠病毒成效存疑或欠缺臨床試驗或科學證據支持的藥物和補充劑。
南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信報特約】印度疫情折射各種深層次問題
其實,印度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資源不足已非什麼秘密。印度一些富豪和中產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財力到私營醫院求診,因此對基層醫療的惡劣情況充耳不聞,遑論積極向印度政府施壓推動公營醫療改革。這種「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做法,為「他朝君體也相同」的全國大攬炒慘況埋下了伏筆。
宏觀政經 環境保護
【Yahoo論壇特約】綠色經濟重啟地球 歐盟碳市場堪借鏡
說到底,歐盟的「排放交易體系」當然只是人類氣候馬拉松上的一小步,但其最大意義卻是打破了「環境保護必然犧牲經濟利益」這種長久錯誤迷思,實證出兩者共存互惠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事實上,目前執行「碳市場」的地方不止於歐盟,還有紐西蘭、美國加州、乃至中國局部省份。然而,這對於控制全球升温在1.5度內明顯還是不足夠,必須依賴更多國家、企業、公民積極參與。2021年是人類社會在「世紀疫症」後再出發的新一章,地球難得喘息了一會兒,究竟未來之路會是繼續任由環境惡化以致危及下一代,抑或仿傚歐盟般在環保和經濟上取得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呢?
專題研討會 環境保護
採訪手記:從《巴黎協定》到2030年 ——「後疫症時代」再出發
正正是這份信心,為五年前的《巴黎協定》精神增添著生命力;「從巴黎到2030年」國際峰會雖然落幕,人類在氣候行動上再出發,卻不過是剛剛開展。
國際秩序 專題研討會 環境保護
國際虛擬島嶼峰會召開 群策群力應對人類命運

綜觀這次「國際虛擬島嶼峰會」的記者招待會,全球愈130家媒體均有委派代表出席,足以反映島國發展、尤其在氣候環境議題上,依然深受國際社會關注。祝願為期七日的交流活動能順利舉行,集合世界各地、跨界別的大智慧,為人類的共同命運肩負起我們的時代責任。

專題研討會 環境保護
「Virtual Island Summit 2020」 新聞發佈會

本刊研究員文俊偉早前出席由Island Innovation舉行的 “Virtual Island Summit 2020” 新聞發佈會,並就相關議題發言。
【文俊偉】以往不少的議題如解決全球暖化及定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都需要依賴國際合作,但在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各國之間似乎出現了更嚴重的「區域化」跡象。疫情結束後,國與國之間的協作會否變得更困難?

國際秩序 環境保護
【信報特約】抗疫凸顯集體行動局限 氣候暖化勢成下一波全球攬炒
新冠肺炎的影響無遠弗屆,連原定今年11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也被逼押後至2021年舉行。與此同時,全球多國經濟停擺下睽違的藍天碧海,讓部分人憧憬此等現象能為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帶來曙光。不過,從過往的趨勢和目前的證據來看,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的進展連階段性勝利也稱不上,任何人對改善全球暖化前景樂觀無疑是一廂情願居多。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聯合早報特約】內塔尼亞胡吞併巴人領土存暗湧
無論如何,對巴人而言,縱然以方未有如期在「七一」死線正式落實吞併計劃,但他們的處境仍不容樂觀。歐盟和約旦的聲援無疑顯得蒼白乏力,他們唯今之計只有拖延等待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出爐。對以方而言,最「壞」的結果只是無法落實吞併計劃,但她仍然牢牢掌控着西岸一帶,但對巴人而言,最「好」的結果恐怕也只是能夠維持現狀,他們的命運仍然不由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