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事圓的】話說世界 – 未來人口變遷
【尹子軒/陳希彤】聯合國預計未來人口持續增長,預計大約2027年,印度可能會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增長下怎樣可以兌現到人口紅利?有國家的出生率下降,亦有國家預計會出現嬰兒潮,婦女的生育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還是與政府的政策掛勾?
【尹子軒/陳希彤】聯合國預計未來人口持續增長,預計大約2027年,印度可能會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增長下怎樣可以兌現到人口紅利?有國家的出生率下降,亦有國家預計會出現嬰兒潮,婦女的生育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還是與政府的政策掛勾?
作者多番援引阿富汗亂局做例子,說明即使坐擁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家失諸教育,也會淪為赤貧之邦;民不聊生讓人喪失共存價值,最終只會威脅國家、區域、乃至世界和平。Sangdel呼籲國際社會與政治領袖正視教育議題,冀相繫民主制度之力,好使每個人不單能自我實現,在「全球化」下更能整合出多元而彼此尊重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9年是阿塞拜疆外交部成立一百周年,對於當地外交政策而言也是極具標誌性的一年。這一個世紀以來經歷成為伊斯蘭世界首個共和制國家、被蘇聯兼併以及再次獨立,阿塞拜疆逐漸在中東地區立足。
科技日行千里,全球經濟在它的推動下日益複雜,需要的人才越來越專精。傳統教育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日漸失去它固有的優勢。在新的科技時代裏,我們的下一代需要什麽樣的教育?
驟眼看來,英國的高等教育系統沒有什麽大毛病,不但賬面豐收,讓大學管理層和家長們欲罷不能的“國際排名“,在收入被美國常春藤名校們遠遠抛離的情況下,頂級英國大學的排名依然高企,絕不可謂失敗。但是,如果將高等教育系統的角色以超越單純盈利產業的角度去理解,看成是一個保障英國創新前進的基礎或者一個保障社會流動性的機制,英國高等教育系統在脫歐的前提下面對的困難相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