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特約】自顧不睱 伊朗暫擱報復美國與以色列行動
蘇萊曼尼被刺殺後,美伊雙方在言論上不斷互相挑釁。繼任聖城軍指揮官一職的伊斯梅爾·賈尼(Esmail Ghaani)曾揚言要令中東地區滿佈美國士兵的屍體。特朗普則揚言,若伊朗對美國發動任何襲擊,美軍將會摧毀伊朗五十二個軍事基地作為報復。然而,中東局勢並未如他們的言辭般劍拔弩張,原因是各個勢力都有著各自的實際考量。
2018年,美國、法國與英國在敘利亞發動導彈攻擊,以報復當時伊斯蘭軍隊在敘利亞杜馬發動毒氣攻擊,繼而佔領敘利亞。近日OPCW內部文件流出,敘利亞政府軍須為此負責。亞歷山大・舒爾金認為OPCW的調查成疑,指出若果OPCW對敘利亞政府使用化武一事作出不公平的指責,這會帶來俄美兩方的軍事衝突。
敘利亞內戰持續了 7 年,國家雖飽受戰火蹂躪,但不一定所有人都是輸家。經濟行為者如國家寡頭精英、流亡企業家、新興「暴發戶」,其重要性卻一直被忽略 —— 特別是後者。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為「暴發戶」帶來了國難財,使他們由寂寂無名的小商人,搖身一變成坐擁千萬生意王國的企業家。此一變,促進了新的經濟向上流動,憾動了舊的商界精英結構。
雖然阿夫林衝突比起最近東古塔區的人道危機,顯得微不足道,但這突如其來的發展,對國際政治卻有很重要的啟示。土國與俄羅斯自從在 2016 年修補關係後,就一直保持緊密的戰略合作。另外,敘國總統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一向親俄,加上俄國影響力遍佈整個敘國。所以,令人驚訝的是,為何阿薩德會聯同 YPG 抵抗土軍呢?土俄關係會因此破裂嗎?這些都是中東觀察者對敘國政府這一決定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