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派出專家赴基輔應對俄國網絡威脅:俄軍入侵烏克蘭的「前哨戰」?
網攻的破壞力絕對不亞於傳統戰爭,它既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如入侵銀行系統)、也能構成生命安全的威脅(如攻擊電網或醫療機構),甚至可以充當傳統戰爭的「前哨戰」—— 通過網攻癱瘓敵方的通訊和軍事設備,在再派出地面部隊進攻⋯⋯ 如何避免俄國向烏克蘭發動這般「混合戰」,相信正是西方國家的真正憂慮所在。
本刊研究員楊庭輝早前接受 RTHK 香港電台節目《十萬八千里》訪問評論萊希當選伊朗總統。
楊庭輝提及到,伊朗大權多年來也是掌握在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手上。雖然2013年轉投溫和派的魯哈尼連續當選兩屆伊朗總統,但這只表示哈梅內伊作了短暫性的讓步,不足以反映他有真正下放權力。
楊庭輝認為,在上屆伊朗總統選舉中,哈梅內伊已希望由自己一手扶植的萊希當選,由他在選舉前一年便安排萊希擔任拉扎維聖陵基金會主席便可見一斑。雖然萊希在上屆選舉落敗,但其後在2019年又被安排擔當司法總監一職。這個職位既有助他借職務之便剷除異己,亦可藉反貪腐的名義建立在強硬保守派陣營中的威望。
本刊研究員楊庭輝早前接受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十萬八千里》訪問分析以巴衝突停火。
楊庭輝認為,儘管以巴雙方在美國和埃及介入斡旋下達成停火協議,但以巴雙方只是同意暫停再使用武力一段時間,至於暫停駁火的有效期及其他停火條件則沒公布細節。楊庭輝指出,以巴衝突已持續超過半個世紀,深層次問題涉及耶路撒冷主權的爭議,這個問題難有妥善的解決辦法,所以即使以巴過往曾多次達成停火協議,但以巴往後的衝突有增無減,相信今次達成停火協議也不會換來以巴長期的和平共處。
本刊研究員孫超群早前接受商台節目《晴朗早晨全餐》訪問。
【孫超群】阿富汗戰爭僵持二十年,付出了巨大的人命傷亡代價。為何阿富汗的戰爭會僵持長達二十年,與其內政息息相關。阿爾蓋達組織在八十年代參與蘇聯阿富汗戰爭後不斷發展,才是美國真正的目標。實際上,美國曾經希望利用塔利班制衡伊朗、俄羅斯,為何後來塔利班與美國的關係交惡?塔利班與阿爾蓋達組織的真正關係究竟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