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

中東/中亞 俄羅斯 國際秩序
美英派出專家赴基輔應對俄國網絡威脅:俄軍入侵烏克蘭的「前哨戰」?
網攻的破壞力絕對不亞於傳統戰爭,它既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如入侵銀行系統)、也能構成生命安全的威脅(如攻擊電網或醫療機構),甚至可以充當傳統戰爭的「前哨戰」—— 通過網攻癱瘓敵方的通訊和軍事設備,在再派出地面部隊進攻⋯⋯ 如何避免俄國向烏克蘭發動這般「混合戰」,相信正是西方國家的真正憂慮所在。
北美 國際秩序
拜登提名共和黨員鮑威爾連任美聯儲主席 望尋求兩黨共識拆解通脹環境難關
拜登剛剛於本月簽署兩黨基建法案,但上星期提名帶蘇聯色彩的奧馬洛娃 (Saule Omarova) 擔任美國貨幣總稽核一事,仍然引起不少共和黨員及溫和民主黨人的不滿及強烈反對。因此即使拜登於過往星期傳出考慮將提名布蘭納德,考慮到希望建立兩黨良好合作關係,儘管有少數民族黨員反感,亦最終決定採用原任的鮑威爾,布蘭納德則是退而求其次,被提名為副主席一職。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歐盟
【明報特約】歐洲加入美國圍堵一帶一路?
參與B3W計劃對於歐洲來説,反制一帶一路本來不過是幌子,起碼算不上是最主要的外交目標——起碼在俄羅斯在近東的威脅和中東的不穩定,甚至是中非聖戰組織橫行等等因素面前,遠東的局勢並不優先——但是,歐盟作爲一個整體需要在中美之間占據更重要的戰略位置和更高調,迅速的内部整合,卻是歐洲利益極爲核心的先決條件。拜登這輪政策的東風為歐盟帶來了養分,接下來,就要看歐盟諸成員國和歐盟執委會如何合作去兌換這些優勢了。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轉角國際特約】伊朗的美國謀算:當制裁「革命屠夫」選上了新總統?
  必須強調的是,萊希是少有同時受到前最高精神領袖何梅尼(Āyatollāh Rūhollāh Khomeinī)和現任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尼(Sayyid Ali Hosseini Khamenei)器重的人物。2016年,哈梅尼委任萊希擔任「拉扎維聖陵基金會」(Astan Quds Razavi)主席,為競逐上屆伊朗總統一事展開序幕。雖然萊希翌年以不足四成的得票率落敗,但無礙他繼續受到哈梅尼的器重。  
中東/中亞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信報特約】伊朗操縱大選 核談前景難料
可是,即使伊朗渴望暫時對外息事寧人,也不見得會放軟打壓異見和擴建軍備的步伐。美國一方面難以透過延續極限施限政策迫使伊朗作更多的妥協,只能試圖以放寬制裁利誘伊朗減低作惡的程度。另一方面,放寬制裁伊朗的負面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還有,萊希因過往擔當伊朗政權劊子手的罪行罄竹難書,所以目前正受到美國的制裁。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選舉脈絡
【聯合早報特約】伊朗大選後對外關系料更趨強硬
雖然也有分析指,即使美國拒絕重返核協議,也無礙伊朗擴軍的決心,但拜登現時面臨國內外龐大的壓力,去箝制伊朗的擴張速度,要他無條件重返成效已不大的原有核協議,也是強人所難。
中東/中亞 俄羅斯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轉角國際特約】阿富汗重演的西貢淪陷:世界如何面對「進擊的塔利班」?
20 年後,塔利班能否成功?視乎領導層有否汲取歷史教訓,放棄意識形態的包袱,以務實理性的態度處理國際關係。但是,就算組織領導層願意與其他國家妥協,內部不同立場的成員願以大局為重嗎?組織內部派系林立、光譜甚廣,前去莫斯科、杜哈、德黑蘭談判的組織大台,並不能代表塔利班全部人。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十萬八千里 – 伊朗大選

本刊研究員楊庭輝早前接受 RTHK 香港電台節目《十萬八千里》訪問評論萊希當選伊朗總統。

楊庭輝提及到,伊朗大權多年來也是掌握在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手上。雖然2013年轉投溫和派的魯哈尼連續當選兩屆伊朗總統,但這只表示哈梅內伊作了短暫性的讓步,不足以反映他有真正下放權力。

楊庭輝認為,在上屆伊朗總統選舉中,哈梅內伊已希望由自己一手扶植的萊希當選,由他在選舉前一年便安排萊希擔任拉扎維聖陵基金會主席便可見一斑。雖然萊希在上屆選舉落敗,但其後在2019年又被安排擔當司法總監一職。這個職位既有助他借職務之便剷除異己,亦可藉反貪腐的名義建立在強硬保守派陣營中的威望。

中東/中亞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十萬八千里-以巴衝突停火協議生效

本刊研究員楊庭輝早前接受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十萬八千里》訪問分析以巴衝突停火。

楊庭輝認為,儘管以巴雙方在美國和埃及介入斡旋下達成停火協議,但以巴雙方只是同意暫停再使用武力一段時間,至於暫停駁火的有效期及其他停火條件則沒公布細節。楊庭輝指出,以巴衝突已持續超過半個世紀,深層次問題涉及耶路撒冷主權的爭議,這個問題難有妥善的解決辦法,所以即使以巴過往曾多次達成停火協議,但以巴往後的衝突有增無減,相信今次達成停火協議也不會換來以巴長期的和平共處。

中東/中亞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晴朗早晨全餐】夠鐘上堂: 阿富汗戰爭

本刊研究員孫超群早前接受商台節目《晴朗早晨全餐》訪問。

【孫超群】阿富汗戰爭僵持二十年,付出了巨大的人命傷亡代價。為何阿富汗的戰爭會僵持長達二十年,與其內政息息相關。阿爾蓋達組織在八十年代參與蘇聯阿富汗戰爭後不斷發展,才是美國真正的目標。實際上,美國曾經希望利用塔利班制衡伊朗、俄羅斯,為何後來塔利班與美國的關係交惡?塔利班與阿爾蓋達組織的真正關係究竟是如何?

中東/中亞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信報特約】第三條推動沙地改革道路存在嗎?
其實,大部分學者和評論員批評拜登調整沙地政策不應停留在現階段的主因,是他們相信美國是全球唯一有能力向沙地施壓的民主大國。理論上,若然既沒法扳倒沙地王國,又不欲沙地改善人權的進度裹足不前,唯一的途徑是尋求第三條推動改革的道路。可是,眾所周知,美國總統拜登的年事已高,他很有可能只是美國的「臨時總統」,反而沙地王儲4年後仍值壯年,他大可採取戰略忍耐的應對方式靜觀其變。認為拜登有力威逼利誘沙地落實徹底改革的想法,無疑過於樂觀了。
中東/中亞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信報特約】重返伊朗核談判 美國難面面俱圓
如果拜登政府在決定重返伊朗核協議時沒有更大的地緣政治考慮,以色列和沙地勢必質疑美國跟它們戰略性合作的決心。即使美伊雙方果真重返相關協議,沙地和以色列也難以就此罷休。在缺乏沙地和以色列的信任下,拜登冀藉重返伊朗核協議促進中東和平的想法,恐怕是一廂情願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