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俄羅斯 北美 地區研究 歐盟
【IFIMES】歐洲烏克蘭化 抑或烏克蘭歐洲化?Ukrainianization of Europe or Europeanisation of Ukraine
烏克蘭危機經已演變成戰爭,而國際社會亦因而明顯分裂成歐美及俄羅斯兩大陣營,彷彿回到冷戰時期。面對這場看不到出口的戰爭,筆者以一戰二戰時期的歐洲歷史,提供一些更闊、非一般的觀點。身處一個政治被瑣碎化,簡化成二元對立的時代,要重蹈二十世紀30年代納粹主義及法西斯主義崛起的覆徹,我們應當明白無知的可怕之處,回顧歷史並從中學習。要了解俄羅斯為何對中歐勢力如此抗拒(由德國納粹時期開始),最大原因也許是地緣政治。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附近缺乏山脈之類天然地形防守來自西方的威脅,所以史太林當年便以東歐共同體的方式向西南方拓展勢力範圍,以保護莫斯科。另一原因是二戰後明明蘇聯才是納粹主義的最大受害者,美國戰後支援的受惠者黑卻只有西歐;歷史書更重點放大歐洲及猶太人為受害者,經常忽略蘇聯在二戰中超過二千萬的平民傷亡。從種種歷史背景可見,東歐在地緣政治上一直處於較被動角色,亦是俄羅斯極重視的地區。即使難以接受,但東歐受中西歐日益影響,對俄羅斯的挑戰可能比想像中大。
出版刊物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歐盟
【明報特約】德國選後:「紅黃綠」料結盟掌政 微調默克爾的德國
剛過去的德國大選,在綠黨(the Greens, Die Grünen)和自民黨(FDP)共同獲得逾200席(210)國會席位,超越任何一個傳統大黨——基民盟/基社盟(CDU/CSU,196席)和社民黨(SPD,206席),成為造王者,亦已宣布組成聯合陣線和兩黨談判的當下,備受年輕選民歡迎的綠黨-自民黨同盟,將為德國溫吞的外交和老朽的經濟產業架構帶來改革之風。
出版刊物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歐盟
【明報特約】社民黨vs.基民盟 後默克爾時代到臨
德國今日(26日)舉行大選,執政近16年的總理默克爾將在新的執政聯盟組成後卸任,焦點落在誰會繼任其德國以至歐洲領袖地位。去到選戰最後階段,社民黨在民調領先基民盟/基社盟的差距有所收窄,默克爾上周五(24日)大打「穩定牌」,呼籲選民投票給她授意的基民盟主席拉舍特。    
多媒體訪談
【地球事圓的】話說世界-超高齡社會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陳希彤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 RTHK》嘉賓主持。   【尹子軒/陳希彤】全球已發展地區都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各地如何應對?高齡化能否帶動銀髮經濟?日本、德國為何會有長者「孤獨死」(在家死去無人知)?如何改善照顧者政策、城市規劃,令社會變得更長者友善?   詳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gGWwN3Lo0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歐盟醫療資源政治經濟學:疫病曝露了什麽問題 意大利又要脫歐 和中國共譜一帶一路美夢嗎? 歐盟、北京、羅馬的抗疫攻防戰 武漢肺炎疫情是歐盟整合不足的體現和繼續深化的契機 歐盟政經生態進化 還看降伏病毒成敗 法美研煙草疫苗抗新冠病毒 歐盟進入“大重建”時代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IFIMES】北溪二號:獲取或避免?為何德國拒絕在制裁壓力下屈服 Nord Stream 2: To Gain or to Refrain? Why Germany Refuses to Bend under Sanctions Pressure
政治和經濟之間總是緊密交織,北溪二號雖然是一個私人資助的商業專案,但是也有其政治影響。學者提出,圍繞北溪二號管道建設而爆發的制裁戰爭可能性很高。出於地緣經濟的考慮,以及對於破壞潛在的「能源聯盟」的擔憂,斯洛伐克、烏克蘭和波蘭在內的許多東歐國家也反對輸油管道專案,成為北溪二號的對立國。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選舉脈絡
【UDN轉角國際特約】默克爾退休:德國初選前哨戰
默克爾路線在基民盟黨內幾近破產,隨著「指定繼承者」克朗普( 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又稱AKK)宣佈棄選黨主席一職,在接下來的黨內選舉當中,只有拉雪特(Armin Laschet)較為貼近默克爾的政治路線,而在民調之中節節領先的梅茲(Friedrich Merz)和備受年青人支持的洛特根(Norbert Röttgen)都對默克爾的外交以及內政哲學有所質疑,基民盟在此次選舉的最大任務,莫過於為德國確立全新的政治定位。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歐盟
【UDN轉角國際特約】默克爾之後…德國未來領導人的「中國微分手」難題
無論如何,中德這對轎車已經不在相同的平行線上駕駛,正當布魯塞爾公開宣稱中國是「系統性對手」(systemic rival)之時,意味著任何歐盟成員國都再難獨善其身;作為歐盟大老的德國,也更難辭帶領歐盟,突破中美兩國對峙困境的擔子。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歐盟
【明報特約】爲什麽歐盟尚未乘美國制裁之機向北京施壓?
不錯,肺炎疫情所顯示出對華供應鏈過分依賴的問題以及對於新疆,以及香港管治問題所引起的擔憂,的確將本來已經對中國影響存有憂慮,將之列爲 “系統性對手” 的布魯塞爾更進一步地疏遠北京政權,但同時歐盟也藉著疫情重建計劃獲得了數十年一見的整合切入點,連帶著默克爾帶領的德國 CDU/CSU 政府也重新藉著抗疫有效之勢一洗頹風。
地區研究 歐盟 環境保護
【Yahoo論壇特約】核能是必要之惡嗎?從法德能源轉型各自難題看歐盟能源轉型危機
要解決這種結構性問題,並提供汎歐的能源轉型紓解措施,歐盟需對核能在能源轉型的定位更明確之餘,亦不應盲目地順從比如歐洲綠黨等教條式環保政黨倡導的一刀切廢核、兼漫無目的地建造再生能源的政策方向。歐盟應專注於增進成員國之間的互助,讓來自技術較成熟國家的再生能源和現有核能成為其他成員國的「過渡能源」,更有效的幫助綠色能源在歐洲成長。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亞 歐盟
【鍾樂偉專欄】柏林圍牆旁的兩韓統一亭
東西德統一以後,國際間經常以此,作為案例研究南北韓是否擁有同樣再次統一的可能。理性層面考慮,兩韓今天在政治制度、經濟實力與社會文化各方面,都有比當年兩德統一時更難以跨越的距離。試想像兩個截然不同,在敵我矛盾對峙局面下,相隔生活了數十年,並且信念完全不一樣的人,忽然要他們摒棄所有,擁抱在同一屋簷下,已經不簡單。現在,更是要龐大地組織著兩個上千萬人口的國家,重新建立統一的國家,實在談何容易。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亞 歐盟
【鍾樂偉專欄】柏林有間北韓擁有的酒店?
今天這座酒店命運如何,迄今仍未有定斷。前天在柏林路經該酒店時,從外觀上看起來,應該繼續營運下去,至於是否仍在德國租戶手上運作,這點就不得而知。只知道酒店大門口前,卻特意寫上一句「此處不能拍照」的標語。看來這座酒店的神秘感,未有隨著事件曝光而消失,反而變本加厲。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信報特約】 歐洲多極化 法德難再獨大
新的,有著更多持份人和參與者的歐洲政治,有著更多方利益的傾軋,方是正常。在危機中一步步淬煉而成的歐盟體制,迎來的新挑戰,是成員國如何去從政治上去定義有關歐盟架構背後的 “歐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