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裕

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信報特約】美國黑人音樂的百年控訴
流行音樂史,就如其他範疇的歷史,都戴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和軌跡。音樂類型之間的關係和其歷史含蘊實在罄竹難書。流行音樂的角色在於同時反映並加深對現況的認知,從而推動實際的改變。近年突出的例子有Childish Gambino 的This is America (2018)。但改變始終始於人,並非一首歌。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亞
【明報特約】國歌與身分認同
執筆之際,網絡創作歌曲《願榮光歸香港》(《榮光》)正伴隨着示威人潮一直此起彼落地吟唱着。過去幾個星期,亦在各區大型商場中有聚眾合唱,繼而叫喊口號,形成「新型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抗爭模式。此刻無論你抱什麼政見立場,聽見無數人流暢背誦,又見有「銀髮族」在巴士上望着歌詞紙低頭背誦,都不可能否認《榮光》已成當今流行歌曲。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國際政經點‧線‧面】 軟實力:文化的出口和商品化

「軟實力」其實一點也不虛浮!以商品方式在國際市場流通的流行文化,龐大商機的背後,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體系强弱的展示。本節將講述在國際政治經濟中文化出口要如何培養,以及這種出口除了巨額金錢回報以外,對於國際政壇的影響力如何體現。

宏觀政經 科技發展
【星期日明報特約】夕陽已久的唱片業:音樂數位化的結構轉型
事實上,音樂工業並未有因爲唱片銷量下滑而變差,反而是數位化的趨勢改變整個行業生態,甚至使其更多元化。從2017年串流收入首次超越實體銷售可見,唱片業那步入夕陽的速度只會有加無減。特別的要指出,拉丁美洲和印度這兩個曾經是實體銷售最低迷的地區,都以強勁的串流收益增長成為冒起市場。縱使老樂迷如我對唱片業式微感惋惜,音樂數位化帶來的結構性轉變其實都不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歐盟
【星期日明報特約】Avicii與瑞典流行音樂業的地緣發展

著名瑞典電子音樂製作人Avicii(原名Tim Bergling)在4月20日於阿曼旅遊時自殺驟逝,終年28歲。他短暫的一生中成就非凡:年僅23歲時已被權威電音雜誌DJ MAG選為世界三大DJ之一;所著的名曲如《Levels》、《Wake Me Up》長期高踞各國音樂排行榜;更曾多次奪得世界性音樂殊榮,包括全美音樂大獎、世界音樂大獎、Billboard音樂大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