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歐盟 環境保護
【IFIMES】論歐洲能源及依賴 Of Energy and Dependencies in Europe
氣候變化對於歐洲乃至全球也是個不容忽視的挑戰。就歐洲,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地區而言,密集的城市設計加上頻繁的經濟活動,使極端天氣及暖化問題變得日益嚴重。有見及此,不少歐洲國家開始由城市入手,緩和相關問題。本文舉出歐洲城市如巴素爾及史特加有關綠化法例的例子,指出城市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角色。在歐盟多層次治理(multilevel governance)的框架下,政府和市民需共同努力,方可緩和迫在眉睫的氣候危機。
宏觀政經 環境保護
【Yahoo論壇特約】綠色經濟重啟地球 歐盟碳市場堪借鏡
說到底,歐盟的「排放交易體系」當然只是人類氣候馬拉松上的一小步,但其最大意義卻是打破了「環境保護必然犧牲經濟利益」這種長久錯誤迷思,實證出兩者共存互惠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事實上,目前執行「碳市場」的地方不止於歐盟,還有紐西蘭、美國加州、乃至中國局部省份。然而,這對於控制全球升温在1.5度內明顯還是不足夠,必須依賴更多國家、企業、公民積極參與。2021年是人類社會在「世紀疫症」後再出發的新一章,地球難得喘息了一會兒,究竟未來之路會是繼續任由環境惡化以致危及下一代,抑或仿傚歐盟般在環保和經濟上取得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呢?
專題研討會 環境保護
採訪手記:從《巴黎協定》到2030年 ——「後疫症時代」再出發
正正是這份信心,為五年前的《巴黎協定》精神增添著生命力;「從巴黎到2030年」國際峰會雖然落幕,人類在氣候行動上再出發,卻不過是剛剛開展。
地區研究 歐盟 環境保護
【聯合早報特約】歐盟氣候法草案雖值嘉許仍缺乏約束力
歐盟必須以自身為典範,儘早遞出2030年以前完善的氣候變遷計畫,藉此要求其他貿易國訂下更嚴謹的氣候變遷計畫。不然,以現況來看,就算歐盟獨立達到2050碳中和的長期目標,要將暖化控制在1.5度,將會非常困難。
地區研究 歐盟 環境保護
【信報特約】COP24: 民粹風强烈 碳排放不絕
民粹主義對抗氣候變遷並不是新鮮事:不願與他國合作、不願參與全球協議和反菁英的態度使許多民粹主義的領導不願承認氣候變遷的事實或全球暖化的危急性。更概括來說,即便不與目標相斥,保守派仍較偏向反對採取保護環境法或是簽署氣候變遷協議。歐洲非政府組織CAN Europe曾在2016年統計過,支持與反對環境法和綠能推廣有明顯的左右區分,且無論代表的國籍,偏右的政黨普遍在歐洲議會中的投票較消極。考慮到各黨和各國立場的差異,2015年巴黎協定只包含抽象的目標和彈性的政策建議也是為了讓許多國家主義者的領導有空間調整與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