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信報特約】拉丁美洲5G復蘇路漫漫 中國已占先機?
資金、技術和科技落後的中南美洲面對愛立信、諾基亞以及華為爭先恐後地劃分市場,積極提供5G技術資源看似對於國家經濟現代化與發展是一件好事,但是在這樣的境況下,此地區面臨到一個未來潛在的危機。在渴望利用新科技帶動國家經濟發展同時,要怎麼樣如何不過度依賴並淪為科技大國的政治棋子是中南美洲接下來的一大課題。在初期發展可以適當的依賴國外資源,但中南美洲國家的政府應當在發展的路程上開始積極的投入資源,發展自身的科技產業並培育相關人才,如此一來才能在未來達到經濟多元化以及真正的國家永續發展。
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信報特約】博爾索納羅佛系抗疫,害己害民
無論如何,目前健康情況尚算穩定的博爾索納羅,顯然寄望康復後力挽狂瀾,拯救國家和自身的政治生命。只是從巴西現時的處境來看,他這兩項任務的難度,都恐將比特朗普那邊的還要艱鉅。
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聯合早報特約】疫情、債務、政爭夾擊下的南美新興市場
南美遠離「世界島」 (World-Island),也正好是地球上與東南亞距離最遙遠的地方,但在全球化體系裡,當地產生的蝴蝶效應仍舊不容忽視——其大量出口到各國的鋼鋁、大豆、可可等物產,在疫情肆虐、本國貨幣大幅貶值等狀況下,對國際價格和環球經濟所造成的種種牽動,正是其中一例。而從當地的視角出發,南共市欲與萬里之外的新加坡洽簽自貿協定,則是因為視本地為整個東南亞最堪信賴的國際樞紐,並期盼以此為支點,進軍亞細安市場。兩地未來「後疫情時代」是否能重新擦出火花,甚或在低迷的市況中捕捉到互補雙贏的合作機遇,實在值得繼續觀察。
中東/中亞 北美 南美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東亞 歐盟 非洲
[國語] 【The Glocal x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 全球政經每月精讀 系列】2020年4月

今個月的全球政經每月精讀系列,與平時一樣我們挑選了The Economist、Financial Times、Foreign Affairs等各大主流政治經濟媒體的精選文章,以簡介形式與各位讀者分享。 本月的文章精讀主題是武漢肺炎如何影響全球各國的經濟及政治局勢。

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環境保護
【信報特約】亞馬遜大火 國際法何去何從?
在面對大型環境災害,現有的國際法可謂「做法不完美,但可接受,要改善」,所以各界正在構想一套名為《國際災害法》(International Disasters Law)的國際法,打算將國際環境法、國際災害應變法都納入在內,再加以完善。無論《國際災害法》最終能否成事,相信所有人都希望相關國際法能永遠束之高閣。
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環境保護
【信報特約】亞馬遜大火:伐林“發大財”的人禍
巴西的例子説明,在政客和商賈合流駕駛國家機器透支環境資源的情況下,短期内國際壓力是極難控制傷害的。最終,只有作爲消費者的全球大衆,有能力用自己的錢包扭轉局勢。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
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環境保護 科技發展
【信報特約】CDP:蒐集ESG數據 促進官商環團合作
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火災持續,已由巴西境內的林區蔓延至鄰國,造成森林浩劫。森林大火最常見的原因是森林砍伐(Deforestation)後被人為改變土地用途,這次亦不例外。全球消費者對畜牧業、造紙業和棕櫚油業的龐大需求,令森林砍伐的速度加快,氣候變化問題變得更嚴峻。國際社會近年除了提出和訂立減排目標,亦開始從產業鏈入手,嘗試改變生產方式以達至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