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直播重溫】「後」特朗普時代下的歐亞外交轉變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幾乎可以確定成爲新一任的美國總統,但是他能扭轉現總統特朗普過去四年的外交遺產嗎? 我們的副總編輯尹子軒和鍾樂偉、陳偉信及馮嘉誠三位學者朋友宵夜暢談下一個四年的國際局勢,歡迎各位觀衆參與!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盟 選舉脈絡
【信報特約】泰國大選結果如何影響東盟外交
今年東盟將要達成多項任務,既要在11月前宣佈完成「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又要繼續與中國商議《南海行為準則》的條文內容,也是東盟十國「一體化」的二十週年紀念。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缺席新加坡主持的東盟峰會活動,假若他今年積極參與,不但有助美泰關係回復到政變前的水平,也可修補東盟對特朗普的信心。在一系列重要問題面前,東盟願意「遷就」泰國特事特辦,只是稍微把今年首場東盟峰會延後至六月舉行,間接反映東南亞各國對泰國政治穩定投下信心一票,巴育可謂是臉上貼金了。
北美 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信報特約】NAFTA2.0的時代會使墨西哥棄北走南嗎?
因為NAFTA,墨西哥遺忘了向南走的可能性,導致出現技術停滯、重北輕南、缺乏外交自主等多重困境。如今南方給予墨國另一次機會擺脫NAFTA2.0的維谷境況,會否把握就視乎新政府的國際視野。
北美 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信報特約】《美墨加協議》——特朗普重構美國全球雙邊外交的實驗品?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新冷戰」演講,如同向全世界宣布,美國將全方位對抗中國。按此推演,「美國優先」無疑是美國聯同歐盟,以及日本為首的亞太盟國,圍堵中國,重塑以美國為核心的國際政經秩序。無傷大雅、地理上近在咫尺的《美墨加協議》,正是特朗普鴻圖大計的起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盟 選舉脈絡
【聯合早報特約】柬埔寨後選舉時代的外交棋局
洪森獲勝意味國內施政應該得以延續,資源市場化、但同時強化洪森家族親信掌握國家軍政經命脈的風格相信不會貿然中斷。然而,這次選舉引來歐美政府批評違反民主法則,質疑洪森政府濫用權力。白宮表示考慮擴大針對柬國官員的簽證限制,而歐洲議會人權委員會在選舉結束後則呼籲歐盟制裁柬埔寨,撤回「除武器以外一切都行」(Everything But Arms)的免關稅政策,以此懲罰洪森。
中東/中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換日線特約】誰說小國無外交?(下)──被主流媒體忽視的阿曼,「不一樣的阿拉伯國家」

自 1970 年蘇丹卡布斯上任以來,阿曼的外交政策始終如一:第一,獨立自主。維持外交行動的自由,盡量不受海灣國家盟友及伊朗的制肘;第二,敦本務實。在英美西方列強與區域強權的利益間遊走,在不得罪其他國家的情況下,把國家利益最大化;第三,中庸之道。面對衝突時,盡量以外交手段代替開戰,必要時以中間人身份平衝各方利益。

中東/中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換日線特約】誰說小國無外交?(上)──阿曼,「霍爾木茲海峽的守護者」

在外交政策上,其實阿曼有點像新加坡。對沒有硬實力的小國來說,獨立自主、敦本務實、中庸之道的外交手腕,才是現實政治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