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

中東/中亞 俄羅斯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聯合早報特約】土耳其反對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背後的盤算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徹底改變歐洲地緣政治的局勢。原本成為中立國多時的瑞典和芬蘭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早前正式提交加入北約的申請。不過,兩國加入北約的過程難以一蹴而就— 按照加入北約的程序,加入北約的國家需要全體成員國一致同意方可批准加入,但瑞典和芬蘭提交申請後,土耳其隨即高調作出反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反對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既有報私怨的嫌疑,亦有平衡俄方與西方勢力的現實考慮。埃爾多安對瑞典和芬蘭認爲支持居倫運動、庫爾德工人黨及為土耳其異見人士提供政治庇護甚為不滿。土耳其是次反對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過程中,亦順道重申兩國是「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   土耳其因對異見分子風行雷厲的政治清算導致與西方交惡亦非一日之寒。美國曾因而以暫停向土耳其出售F-35的計劃、停止為土耳其的F-16進行升級和制裁土耳其的軍工業等措施作爲回應。土耳其向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導彈,以及聲言購買俄製戰機,都有令美土關係更為緊張。早有評論認為,由於土耳其已愈趨靠攏俄方,所以北約聯盟已是名存實亡— 然而,這亦並非事實的全部:北約也好俄國也罷,統統本就不過是埃爾多安希望借由戰略地位勒索的對象,而軍事行動受阻的克里姆林,正將是“蘇丹”的下一個獵物。
(Source: Unsplash, by Meg Jerrard)
中東/中亞 宏觀政經
【明報特約】俄烏戰形勢未明 土耳其平衡外交受考驗

土國對烏方的支持一直是姿態多於實際,例如其反對俄方吞併克里米亞的形式僅限於口頭譴責;此外,土國在俄方向烏發動戰爭後數天才封鎖黑海,俄方對此已有足夠時間應對。尤有甚者,土國不僅拒絕跟隨西方制裁俄方,更在歐洲最主要的人權組織「歐洲委員會」(Council of Europe)表決通過開除俄方會籍中投下棄權票,土國官方解釋是制裁俄方只會幫倒忙。

(Source: Unsplash, by Meg Jerrard)
中東/中亞 宏觀政經
【聯合早報特約】 土耳其內外交困 埃爾多安難安枕

土耳其可能已經到了不僅需要更全面調整國內政策,還需要外錨輔助穩住國家經濟的地步 。雖然資本管制可以成為其中一個選項,但土耳其以對外開放投資和貿易作為招徠,一旦採取這種措施會對自己造成結構性和聲譽上的損害 。

中東/中亞 出版刊物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明報特約】阿富汗變天 衝擊全球格局
  塔利班復辟對地區以至更廣泛的全球格局都會有所影響,本研究所4名學者——歐洲研究主任尹子軒以及研究員楊庭輝、郭耀斌和孫超群按主要地區或國家逐一分析。 中亞五國 – 憂恐怖主義傳入 中亞五國現持觀望態度,盼塔利班能籌組「包容性政府」,確保權力和平交接及穩定局勢;接壤阿國的烏茲別克、土庫曼和塔吉克明顯受較大負面影響,擔心難民潮把極端恐怖主義傳到國內,故對接收難民有保留;塔吉克對塔利班態度最負面,擔心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塔吉克族遭新政權壓迫,並警惕該國極端武裝分子的潛在威脅   中國 – 被迫介入局勢 中國過去有賴美國主導阿富汗政局,依靠巴基斯坦跟塔利班溝通;中國2016年起參與促進阿富汗內部和談的「四方協調小組」(QCG),但影響力有限,如今被迫介入阿富汗局勢,要求塔利班與東伊運劃清界線,以及不影響中國在巴、阿兩國的一帶一路投資項目;惟中國缺乏駐軍在外或軍事介入別國的經驗,加上北京不可能百分百相信塔利班,阿富汗會持續成為中方地緣政治風險   伊朗 – 換取資源 革命衛隊被指為塔利班提供武器和軍事訓練,伊朗有動機支持塔利班以換取其短缺的水資源,惟其什葉派政權跟遜尼派的塔利班有很多不相容的地方,例如擔心塔利班壯大會削弱什葉派在中東和中亞的影響力;伊朗另擔心阿富汗的毒品走私和難民問題會衝擊本國安全   巴基斯坦-樂見其成 巴基斯坦軍方情報部門對塔利班崛起的支持十分具爭議,但該國一向樂見塔利班成功,更默許其武裝人員及家屬流亡境內,利用塔利班抗衡印度在阿富汗的影響力,避免上下包圍。阿富汗局勢看似對巴方非常有利,但巴國不得不擔心南亞可能變成恐怖主義溫牀   印度 – 失重要伙伴 印度在塔利班最初倒台後跟阿富汗政府長期保持友好及戰略盟友關係,以抗衡宿敵巴基斯坦的區域影響力,但阿富汗和平進程開始後,印度被美、中、俄、伊嚴重邊緣化;塔利班重新上台後,印度失去阿富汗這中亞友好伙伴,巴國反獲加強區域實力  …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換日線特約】吉爾吉斯總統扎帕羅夫:如何從右翼民粹回歸現實外交?
扎帕羅夫上台後,昔日的右翼愛國者身份不再,反而開始趨於務實,以國家利益為重,又不斷安撫盟友俄羅斯與中國的信心;加上扎帕羅夫經歷選舉洗禮以及修憲集權,消除盟友眼中吉國的不明朗因素。此外,扎帕羅夫更努力改善與鄰邦的關係,又拓展俄中以外的外交路線,盡顯小國多邊外交的生存藝術。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地區研究 歐盟 非洲
【IFIMES】維也納進程:重振赫爾辛基協議精神與地中海地區 Vienna Process: Reinvigorating the Spirit of Helsinki for Mediterranean
冷戰後,人們普遍認為飽受衝突困擾的地中海地區可以籍歐洲一體化的機遇進入歐洲市場,有利地中海地區的地區安全、經濟發展。然而,這個地中海願景並沒有實現。在「九一一」事件後,地中海地區的安全問題更是受人矚目。儘管如此,歐洲與地中海、地中海與非洲之間的聯繫又是十分緊密,卻都沒有由互相依存的關係變為融合的發展。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軍事熱點
【聯合早報特約】美國土耳其連番交惡 北約聯盟危如累卵
尤有甚者,特朗普堅決把美軍撤出敍利亞後,土耳其立即揮軍攻打敍利亞庫爾德族,特朗普在受到美國國會猛烈抨擊的前提下,迫於無奈向土耳其實施包括禁售軍備等多項制裁措施。縱然美、土雙方近日就敍利亞庫爾德族達成停火協議,但庫爾德族始終是兩國關係的不定時炸彈。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軍事熱點
【信報特約】鼎足之勢打破 敍反對派覆亡逼近
雖然現時全國聯盟仍有土耳其支援,但過去數年的戰事似乎證明,他們難以抵禦政府軍和俄軍的聯合攻勢,其控制範圍也隨着戰局發展愈縮愈小。若巴沙爾政府連SDF也擺平了,可以無後顧之憂地把兵力集中對付全國聯盟,那麼全國聯盟的覆滅,大概只會是時間問題。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信報特約】土耳其之春:埃爾多安無法無視的深層撕裂
埃爾多安在美軍撤離之後馬上對敘利亞北部的庫爾德族人發動籌劃已久的攻擊,背後原因明顯不過— 像任何專制國家,一旦管治失衡,經濟頹靡,往外發動戰爭往往是轉移人民視綫,尤其是社會深層撕裂的好機會。2013年的土耳其反政府抗議運動便是埃爾多安專制政府一直無法撫平的深層次傷口。這場抗議運動被示威者稱為「佔領蓋齊公園運動」(Gezi Park Protests),後來又被媒體廣泛簡稱為「土耳其之春」。這場運動由一件極爲普通的基建抗議而起,卻由於埃爾多安政府的無能,恐懼和群衆對於專制政權反抗的低估,延燒到社會每一個層面。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軍事熱點
【信報特約】美國退場 俄敘土各有盤算
在「後伊斯蘭國」時代,隨著美國引退,俄羅斯以合法姿態,填補了區域權力真空。如今,俄敘軍隊已進入曼比季(Manbij),似乎與土軍瀕臨開戰邊緣。雖然土耳其比過往強硬,但埃爾多安無意與俄敘正面衝突,畢竟大家一直只視衝突為博奕,從中互相得益,在懸崖之前,大家都有能力控制局面。庫爾德人的命運,不只遭美國出賣,更成為其他大國政治遊戲的犧牲品。
中東/中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換日線特約】為甚麼埃爾多安的伊斯蘭化政策會失敗?
由此可見,AKP 與「福利黨」不同,雖然大家都以信仰動員支持者,並非為了追尋信仰的內在價值。然而,福利黨在剛剛經歷 1980 年軍事政變、社會嚴重撕裂的形勢下,成功把信仰塑造成一種普及的政治符號,團結社會,並取得成功。相反,埃爾多安的「伊斯蘭化」政策卻在撕裂社會,步向威權專制,試圖利用民粹卻適得其反,結果與民眾愈走愈遠。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非洲
【Yahoo論壇特約】中,土,朝的北非滑鐵盧:蘇丹政變
在「後阿拉伯之春」時代,雖然津巴布韋、阿爾及利亞、蘇丹等地的強人政治在短短數年內相繼劃上句號,但就此斷言非洲大陸威權政治就此成為過去,依然為時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區外其他國家始終以不同原因,關切著非洲國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