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Source: Unsplash, by Ashim D Silva)
宏觀政經 東盟
【UDN 轉角國際特約】烏克蘭血饅頭:中國印度能從俄軍侵略觀望什麼好處?

印度去年剛剛才加入了以美國為首的「四方安全對話」(後簡稱QUAD),爲什麽卻仍然在俄烏戰爭中堅持中立,與此同時,為何明眼人都知道中俄向來友好、但中國卻要在國際上仍希望保持中立呢?

南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亞
AUKUS:不止潛艇軍售,是西方印太戰略聯盟再定義
美國、英國、澳洲未來可拓展的,不管是在尖端技術的合作交流,還是於太平洋的聯合作戰行動,亦只會比QUAD來得廣泛而深遠。可以說,單單從澳洲背棄與法國柴油混能潛艇交易的角度去看此盟約的話,不過是管中窺豹,只知一二而已。    
中東/中亞 出版刊物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明報特約】阿富汗變天 衝擊全球格局
  塔利班復辟對地區以至更廣泛的全球格局都會有所影響,本研究所4名學者——歐洲研究主任尹子軒以及研究員楊庭輝、郭耀斌和孫超群按主要地區或國家逐一分析。 中亞五國 – 憂恐怖主義傳入 中亞五國現持觀望態度,盼塔利班能籌組「包容性政府」,確保權力和平交接及穩定局勢;接壤阿國的烏茲別克、土庫曼和塔吉克明顯受較大負面影響,擔心難民潮把極端恐怖主義傳到國內,故對接收難民有保留;塔吉克對塔利班態度最負面,擔心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塔吉克族遭新政權壓迫,並警惕該國極端武裝分子的潛在威脅   中國 – 被迫介入局勢 中國過去有賴美國主導阿富汗政局,依靠巴基斯坦跟塔利班溝通;中國2016年起參與促進阿富汗內部和談的「四方協調小組」(QCG),但影響力有限,如今被迫介入阿富汗局勢,要求塔利班與東伊運劃清界線,以及不影響中國在巴、阿兩國的一帶一路投資項目;惟中國缺乏駐軍在外或軍事介入別國的經驗,加上北京不可能百分百相信塔利班,阿富汗會持續成為中方地緣政治風險   伊朗 – 換取資源 革命衛隊被指為塔利班提供武器和軍事訓練,伊朗有動機支持塔利班以換取其短缺的水資源,惟其什葉派政權跟遜尼派的塔利班有很多不相容的地方,例如擔心塔利班壯大會削弱什葉派在中東和中亞的影響力;伊朗另擔心阿富汗的毒品走私和難民問題會衝擊本國安全   巴基斯坦-樂見其成 巴基斯坦軍方情報部門對塔利班崛起的支持十分具爭議,但該國一向樂見塔利班成功,更默許其武裝人員及家屬流亡境內,利用塔利班抗衡印度在阿富汗的影響力,避免上下包圍。阿富汗局勢看似對巴方非常有利,但巴國不得不擔心南亞可能變成恐怖主義溫牀   印度 – 失重要伙伴 印度在塔利班最初倒台後跟阿富汗政府長期保持友好及戰略盟友關係,以抗衡宿敵巴基斯坦的區域影響力,但阿富汗和平進程開始後,印度被美、中、俄、伊嚴重邊緣化;塔利班重新上台後,印度失去阿富汗這中亞友好伙伴,巴國反獲加強區域實力  …
南亞 國際秩序
【Yahoo論壇特約】自滿招損 印度疫情失控恨錯難返
尤有甚者,華盛頓大學全球衞生系暨疾病動態、經濟和政策中心主任拉馬南·拉克斯米納拉揚 (Ramanan Laxminarayan)於5月26日在《外交》雜誌的網頁發表評論文章痛批印度以不科學的方法應對國內第二波疫情,當中列舉了數個政府和親政府政治人物的罪狀。首先,當第二波爆發得如火如荼之際,部分印度政客(尤其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的黨員)竟推崇未經證實的療法,並聲稱那些療法較主流的對抗療法優勝,導致整體教育程度不高的國民更難接收到以科學為本的抗疫資訊。甚至乎,連印度醫生也會為病人處方一連串在治療新冠病毒成效存疑或欠缺臨床試驗或科學證據支持的藥物和補充劑。
南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信報特約】印度疫情折射各種深層次問題
其實,印度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資源不足已非什麼秘密。印度一些富豪和中產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財力到私營醫院求診,因此對基層醫療的惡劣情況充耳不聞,遑論積極向印度政府施壓推動公營醫療改革。這種「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做法,為「他朝君體也相同」的全國大攬炒慘況埋下了伏筆。
多媒體訪談 環境保護
【地球事圓的】話說世界-水資源

【尹子軒/陳希彤】水資源缺乏是國際間面對日益嚴峻的問題,為了獲得乾淨的食水,以及水資源的分配,往往會引起紛爭,例如中國去年底宣佈於雅魯藏布江興建水壩,惹來印度爭議,指會影響印度的水資源。而在爭奪水資源的同時,亦有國家著力於污水回收再用、海水化淡等,透過不同方法,確保水資源的穩定。

多媒體訪談
【地球事圓的】話說世界-必修科存在的原因和背後;QUAD –四方安全對話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秘書長陳偉信、研究員李紫楓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 RTHK》嘉賓主持。

【尹子軒/陳偉信】不同國家地區的必修科各有不同,必修科的制訂,往往關係著經濟或未來的發展。如非洲國家烏干達,不少學校都將中文列為必修科,因社會認為對中文的需要越來越大;哲學是法國高中必修的科目,反映注重多元及獨立思維,以及透過教育培育人民的特質。

【李紫楓】由美國、日本、澳洲及印度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上星期首次舉行元首級峰會。是次多邊峰會由美國總統拜登主持,被視為是要平衡中國於印太地區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不過峰會主要的討論,圍繞疫苗供應及氣候變化等,並沒有特別針對中國的內容。有分析認為,QUAD未來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會逐步增加。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地球事圓的】話說世界 – 未來人口變遷

【尹子軒/陳希彤】聯合國預計未來人口持續增長,預計大約2027年,印度可能會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增長下怎樣可以兌現到人口紅利?有國家的出生率下降,亦有國家預計會出現嬰兒潮,婦女的生育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還是與政府的政策掛勾?

俄羅斯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軍事熱點
【信傳媒】共諜惹怒老大哥!俄羅斯停止輸出S400給中國 印度成最大贏家?

本刊研究員湯鈞佑早前接受台灣信傳媒訪問。
【湯鈞佑】目前看到俄中關係的表象,多是中國需要俄國當國際盟友,所以用金錢外交的方式買來的,好似「俄中天然氣採購合約」,就是中國以超出付了很多金錢。湯鈞佑因此強調:「儘管俄國從中國獲得了很多好處,但該出賣中國時,也是絕對不會手軟!」

南亞 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東亞 歐盟 非洲
一帶一路計畫是引發中印邊境衝突的導火線?feat 肺炎疫情對於發展中地區的影響

我們與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合作推出了全球政經每月精讀系列,我們挑選了以下各大主流政治經濟媒體的精選文章,並以Podcast形式與各位讀者分享。
本月的文章精讀主題是武漢肺炎在各國的特別案例及中印邊界糾紛發展。

南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東亞 軍事熱點
【晴朗早晨全餐】中國是否成為了印巴衡突中的外國勢力

本刊研究員郭耀斌早前接受商台節目《晴朗早晨全餐》訪問。
印度與巴基斯坦多次因克什米爾主權爆發外交甚至武裝衝突,此集將會談論中國是否成為了印巴衡突中的外國勢力。

南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信報特約】印度聯邦大一統 吞併地方自治
纏擾印度和巴基斯坦超過70年的克什米爾主權爭議,隨着印度主動出擊而再起波瀾。印度於8月5日起短短數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姿態,取消查謨──克什米爾邦原受憲法保護的特別自治權,削弱原有的自治議會權力,亦把其中一部分改劃為聯邦屬地,直接由新德里中央政府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