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俄羅斯 南亞 國際秩序 歐盟
【IFIMES】烏克蘭危機迫在眉睫 威脅國際秩序 Ukraine: Looming crisis, fracturing International Order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三個月,對國際政治形勢帶來不少衝擊。就開戰背景及其影響,本文章會以四大範疇,分別為歷史、軍事及政治、法理、及意識形態,提供可作分析是次俄烏戰爭的不同角度及層次。就歷史背景而言,東正教及天主教的分裂為東西歐塑造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在軍政角度,除了俄羅斯對北約東擴可能有所顧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對內俄裔政策亦可能有所關連。從國際法的角度,聯合國憲章,北約行動的合法性,以至比較入侵烏克蘭及入侵伊拉克,均具分析價值。最後在意識形態方面,資本主義的危機,東歐西化,納粹主義及反納粹主義,民主化倒退等等皆值得研究。這些因素放到國際及東南亞政治上,可引申出三大研究問題,如核戰的可能性,泛亞地區的不穩定,以及穆斯林之間的矛盾。
中東/中亞 俄羅斯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聯合早報特約】土耳其反對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背後的盤算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徹底改變歐洲地緣政治的局勢。原本成為中立國多時的瑞典和芬蘭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早前正式提交加入北約的申請。不過,兩國加入北約的過程難以一蹴而就— 按照加入北約的程序,加入北約的國家需要全體成員國一致同意方可批准加入,但瑞典和芬蘭提交申請後,土耳其隨即高調作出反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反對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既有報私怨的嫌疑,亦有平衡俄方與西方勢力的現實考慮。埃爾多安對瑞典和芬蘭認爲支持居倫運動、庫爾德工人黨及為土耳其異見人士提供政治庇護甚為不滿。土耳其是次反對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過程中,亦順道重申兩國是「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   土耳其因對異見分子風行雷厲的政治清算導致與西方交惡亦非一日之寒。美國曾因而以暫停向土耳其出售F-35的計劃、停止為土耳其的F-16進行升級和制裁土耳其的軍工業等措施作爲回應。土耳其向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導彈,以及聲言購買俄製戰機,都有令美土關係更為緊張。早有評論認為,由於土耳其已愈趨靠攏俄方,所以北約聯盟已是名存實亡— 然而,這亦並非事實的全部:北約也好俄國也罷,統統本就不過是埃爾多安希望借由戰略地位勒索的對象,而軍事行動受阻的克里姆林,正將是“蘇丹”的下一個獵物。
俄羅斯 歐盟 軍事熱點
【UDN 轉角國際特約】中俄美歐四角角力:普京對烏克蘭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得之東隅 失之桑榆

從普丁未有真正揮軍,便通過外交部發言指「散播戰爭謠言的西方被(俄羅斯)一槍未發地羞辱和摧毀」,並且撤回部分兵力主動為事件降溫可見,俄羅斯這一次不過是普丁多年來以混合網路攻擊、軍事威脅、能源供應操控等手段「對西方訛詐」的升級翻版——

但這一次似乎對於西方並不管用。然而普丁在冬奧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簽署了能源合作協議之後,俄羅斯又獲得了一個新的「命運共同體」對象…

這次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活動,如果成了虛張聲勢的啞火,可能會對普丁在國内的聲勢造成影響,但若沒有造成根本性動搖的話,普丁的謀算到底值不值得?而西方以美國和北約為首的外交斡旋,又能否算得上「成功」?

南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亞
AUKUS:不止潛艇軍售,是西方印太戰略聯盟再定義
美國、英國、澳洲未來可拓展的,不管是在尖端技術的合作交流,還是於太平洋的聯合作戰行動,亦只會比QUAD來得廣泛而深遠。可以說,單單從澳洲背棄與法國柴油混能潛艇交易的角度去看此盟約的話,不過是管中窺豹,只知一二而已。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商業電台】分析指阿富汗政府倒台或損華府威信 惟長遠擺脫負擔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孫超群指,阿富汗政府倒台是意料之內,但可能比美國政府想像中快,塔利班大勝亦反映美國多年來對阿富汗和加尼政府投放的資源及軍力是不切實際,加上美軍撤僑安排混亂,短期內會對美國威信造成負面影響,但長遠而言可以擺脫阿富汗這個負擔,仍然是好多於壞。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立場新聞特約】烏克蘭東部戰事: 西方難解俄羅斯「凍結衝突」妙著
其實,頓巴斯維持現狀更加符合俄國利益。侵佔烏東難免招致西方國家對俄實施進一步制裁,俄美、俄歐關係更形惡化。或許,只是西方制裁不足以遏止克宮戰意,皆因俄羅斯已經接受了制裁這「新常態」,俄國與西方的關係亦早已陷入低谷。但更值反思的是克宮故意將頓巴斯戰爭變成「凍結衝突」,從而阻礙烏克蘭加入北約,建立起分隔西方軍力的緩衝區。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北美 地區研究 歐盟
【IFIMES】美國、英國、歐盟——變動中的“三角關係”The US, UK and the EU – Triangle of variable geometry
作者認為,儘管英美之間的貿易意義非凡,但他推測拜登政府或會對歐美貿易更感興趣。當然,這都是未知之數。隨著美國新政府向歐洲世界的發展,歐洲和跨大西洋關係將更令人拭目以待。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換日線特約】「歐亞心臟」爭奪戰──從納卡戰爭到土亞和解,為何土耳其是最大贏家?
無論是納卡戰爭抑或是土亞和解,背後卻隱藏大國的明爭暗鬥。土耳其是「突厥外交」(以突厥民族主義為本的外交政策,透過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交流,團結突厥語族國家,以增強聯盟的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推手,在納卡戰爭中支持戰勝國亞塞拜然,對土亞和解樂見其成,近來土耳其在外交上可謂節節勝利;相反,欲重振昔日蘇聯帝國光輝的俄羅斯,最近在維持中亞高加索傳統勢力範圍上有心無力,相對土耳其黯然失色。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Yahoo論壇特約】拜登新政府下的亞太策略布局
踏入2021年,美國政權再次更替。可拜登新政府當務之急還是於國內疫情的處理、振興本地經濟與解決政治兩極化所衍生的種種問題,短期內華盛頓亦大概不會有什麼過於強硬的反中政策,但少些貿易戰不代表軟弱,沒了制裁出口鳥氣也不是世界末日。長遠的佈局非逞一時之快。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歐盟
【信報特約】中美博弈:中東歐國家的取捨
顧及各種地緣政經因素,中國進軍中東歐之路絕不平坦。當中美「新冷戰」彷彿如箭在弦,中東歐國家的選擇不難,必然將國家安全置於空洞的經濟承諾之上。中東歐國家同時關注,中美角力或導致地區出現權力真空,讓俄羅斯有機可乘,這進一步突顯美國的地區重要性。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歐盟 軍事熱點
【信報特約】脫歐後的英國核武
簡單來說,聯合王國的核武能力將一如既往,並不會受脫歐所影響。鑑於現實裡的國防安全考量,短期內倫敦的核武軍備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而縱然一切尚是未知,可如若英國因為其他因素,比方說美俄退出〈中程導彈條約〉或再次引發全球軍備競賽、美國總統特朗普領導下華盛頓的延伸威懾力變得不再可靠等,而決意走上核武擴展之路,那亦是與離開歐盟無關,僅是在大時代下為勢所趨,如此而已。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歐盟
【信報特約】擺脫英糾纏 歐重整力量應對中美
英國脫歐,固然對於英國和歐盟短期内都是一場噩夢;但是如果布魯塞爾處理得當,其實可以轉危爲機。新的全球局勢是19世紀末大國政治(Great Power Politics)的重演,雖然已經落後於中美,但如果歐盟能夠從此善用27個成員國的集團共同捍衛自己在歐亞的利益,那麽英國這個代表著美國戰後對歐軍政經臍帶的脫離,並不一定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