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特約】北京反擊歐美只為鼓動民族主義?
歐盟從來不是中國民族主義結構的重要一環。其中一個分析面向,在於北京一方面希望顯示這些西方國家與美國從來「親疏有別」,當美國也不夠格去挑戰北京底線,這些美國盟友更沒資格跟北京及華盛頓看齊,特別是早前才跟歐盟敲定《全面投資協議》,轉過頭來歐盟卻制裁四名新疆官員及一個實體,在北京看來自是說不過去。因此,對歐、英的「不對等制裁」的背後,也是向其他美國盟友表明中國的強硬立場。
【尹子軒】歐盟自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禁運武器予中國後,這次再度「重擊」制裁中國,是有力的外交宣示。尹子軒認為,這次歐盟對中國出招,外交上要與美國搶佔壓倒中國的優勢,縱然制裁作用未必大,但歐盟可以藉這次制裁與其他西方國家,向中國擺出姿態,佔據外交優勢,長期再與中國討價還價。美國趕絕中國,中國不可能不與歐洲合作。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研究員郭耀斌、陳希彤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 RTHK》嘉賓主持。
【郭耀斌】目前而言,美國是否會放寬制裁,是目前而言美國遊說伊朗重回核問題談判桌的最大籌碼。美國2018年宣布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後,加上疫情打擊,伊朗經濟出現負增長。伊朗希望在西方經濟壓力與霸權下尋覓新出路,成功與中國達成貿易、軍事合作,使伊朗在談判上多加籌碼。隨著早前以色列與多個阿拉伯國家建交,拜登政府希望重啟伊朗核問題談判,困難重重。
【尹子軒/陳希彤】談到女性與美,不少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選美,在某些國家,女性可以通過選美改變命運,選美與經濟自由有什麼關係?選美往往能反映社會對女性美的標準,選美也惹來歧視或物化女性的爭議。美的塑造往往來自社會暫時的主流看法,或多或少與政治和經濟權力結構有關。而近年社會上對審美標準有所反思,提出不同的運動,亦有化妝品、服裝品牌等刻意招募不同身形的模特兒。
【尹子軒】日前,中國與歐盟宣佈就《全面投資協議》(Comprehensive Agreement in Investment)達成共識,「預計」可在2022年正式實施協議內容,然而其牽涉的人權問題獲得國際社會關注。此集將會分析《全面投資協議》及中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