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轉角國際特約】白俄羅斯「政府級劫機」事件:國際民航安全的紅色警戒?
原則上,地球各處的上空會劃分為每一個國家所屬的飛行情報區,而公約第 1 條列明締約各國承認每一國家對其領土之上的空間享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權。各國政府除了行使空域上的主權,亦需負責區域的空中交通管理,並透過控制塔提供與航班相關的情報和資訊。白俄羅斯方面曾表示,客機改變著陸地點的決定是因為明斯克機場收到聲稱機上有炸彈的郵件後與機組聯絡後,由他們所作的自主決定,並不存在飛機被強迫降落情況,但從各方的消息和反應來看,的確存有白俄羅斯官方提供假資訊以誤導飛行人員的嫌疑。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IFIMES】北溪二號:獲取或避免?為何德國拒絕在制裁壓力下屈服 Nord Stream 2: To Gain or to Refrain? Why Germany Refuses to Bend under Sanctions Pressure
政治和經濟之間總是緊密交織,北溪二號雖然是一個私人資助的商業專案,但是也有其政治影響。學者提出,圍繞北溪二號管道建設而爆發的制裁戰爭可能性很高。出於地緣經濟的考慮,以及對於破壞潛在的「能源聯盟」的擔憂,斯洛伐克、烏克蘭和波蘭在內的許多東歐國家也反對輸油管道專案,成為北溪二號的對立國。
多媒體訪談
【自由亞洲電台】尹子軒:美國趕絕中國 中國不可能不與歐洲合作

【尹子軒】歐盟自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禁運武器予中國後,這次再度「重擊」制裁中國,是有力的外交宣示。尹子軒認為,這次歐盟對中國出招,外交上要與美國搶佔壓倒中國的優勢,縱然制裁作用未必大,但歐盟可以藉這次制裁與其他西方國家,向中國擺出姿態,佔據外交優勢,長期再與中國討價還價。美國趕絕中國,中國不可能不與歐洲合作。

多媒體訪談
【地球事圓的】伊朗核協議;話說世界—美的追求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研究員郭耀斌、陳希彤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 RTHK》嘉賓主持。

【郭耀斌】目前而言,美國是否會放寬制裁,是目前而言美國遊說伊朗重回核問題談判桌的最大籌碼。美國2018年宣布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後,加上疫情打擊,伊朗經濟出現負增長。伊朗希望在西方經濟壓力與霸權下尋覓新出路,成功與中國達成貿易、軍事合作,使伊朗在談判上多加籌碼。隨著早前以色列與多個阿拉伯國家建交,拜登政府希望重啟伊朗核問題談判,困難重重。

【尹子軒/陳希彤】談到女性與美,不少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選美,在某些國家,女性可以通過選美改變命運,選美與經濟自由有什麼關係?選美往往能反映社會對女性美的標準,選美也惹來歧視或物化女性的爭議。美的塑造往往來自社會暫時的主流看法,或多或少與政治和經濟權力結構有關。而近年社會上對審美標準有所反思,提出不同的運動,亦有化妝品、服裝品牌等刻意招募不同身形的模特兒。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盟
【聯合早報特約】緬甸政變或成影響國際大局關鍵
倘若連同緬甸的案例也無法透過制裁迫使獨裁者作讓步,那便意味着單靠制裁一途對付獨裁者已徹底失效。獨裁大國甚至不用主動慫恿世界各地握有軍權的野心家發動政變;眾多案例擺在眼前,後者自可心領神會,待成功發動政變後迅速向獨裁大國投誠尋求支援。如是者,世界將迎來獨裁國家聯盟與西方民主國家全面分庭抗禮的格局。因此,按道理說,緬甸問題對西方民主陣營和獨裁國家陣營來說也是關鍵一戰。
北美 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信報特約】委內瑞拉尚未變天 瓜伊多美國陷兩難
有輿論批評,瓜伊多和美國在委國問題上失敗的主因在於過度倚賴制裁;制裁理應是一種使對方重回談判桌和作讓步的手段,而非終極的目標,而美方制裁委國的方式,只是把它拱手相讓給俄羅斯、中國、伊朗和土耳其等國。不過,在馬杜羅政權未有承諾作任何實質讓步的情況下,主張撤回制裁只會面臨猛烈的輿論抨擊。委國問題絕對是拜登接手美國總統後其中一個外交燙手山芋。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盟
【UDN轉角國際特約】昂山素姬的垮台?緬甸政變「軍政府2.0」重返下一步
根據過去十年的往例,即使是美國的盟友,多半也都不太願意配合歐美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懲罰行動,擔心這樣反而會逼使東協國家變得像柬埔寨一樣,向北京投懷送抱。2017年歐美國家高調批評緬甸處理羅興亞問題後,考慮重新推動制裁,卻反而刺激昂山素姬對中國、日本、韓國的投資更開放,抵銷歐美國家減少對緬投資做成的影響。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歐盟
【晴朗早晨全餐】夠鐘上堂:歐洲議會呼籲制裁中港官員,中歐關係有何影響?

【尹子軒】日前,中國與歐盟宣佈就《全面投資協議》(Comprehensive Agreement in Investment)達成共識,「預計」可在2022年正式實施協議內容,然而其牽涉的人權問題獲得國際社會關注。此集將會分析《全面投資協議》及中歐關係。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歐盟
【明報特約】爲什麽歐盟尚未乘美國制裁之機向北京施壓?
不錯,肺炎疫情所顯示出對華供應鏈過分依賴的問題以及對於新疆,以及香港管治問題所引起的擔憂,的確將本來已經對中國影響存有憂慮,將之列爲 “系統性對手” 的布魯塞爾更進一步地疏遠北京政權,但同時歐盟也藉著疫情重建計劃獲得了數十年一見的整合切入點,連帶著默克爾帶領的德國 CDU/CSU 政府也重新藉著抗疫有效之勢一洗頹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