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轉角國際特約】在人與非人之間的暴君們:《獨裁者養成之路:二十世紀的造神運動》
在資訊、理性和智慧的流通更廣更難阻絕的新時代裡,實際上獨裁者更難徹底撲殺如星星之火的反對者——當然,訊息和貿易的流通會壯大獨裁者對於全球秩序的腐蝕,反過來說極權也更難被扳倒了——然而無論是時間和空間,比起無法犯錯否則將失去政權的獨裁者,永遠更偏袒抗爭者。
作者多番援引阿富汗亂局做例子,說明即使坐擁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家失諸教育,也會淪為赤貧之邦;民不聊生讓人喪失共存價值,最終只會威脅國家、區域、乃至世界和平。Sangdel呼籲國際社會與政治領袖正視教育議題,冀相繫民主制度之力,好使每個人不單能自我實現,在「全球化」下更能整合出多元而彼此尊重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接受《明報》訪問。
【馮嘉誠】東盟的戰略目標主要是爭取區域自主,盡量避免歸邊,因此向來積極與中、美以至其他區域大國接觸互動,但歸邊壓力近年驟升,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在2018年東盟峰會上明言,預料有朝一日東盟或被迫二擇其一。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早前代表香港出席於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 “Journalistic Freedom in the Context of Human Rights, New Technologies and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國際媒體論壇,並就相關議題發言。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召集人陳偉信早前接受德國之聲專訪。香港和加泰羅尼亞— 身處在地球兩端的示威者串連在一起,成為近日國際上的熱門話題,香港甚至即將舉辦聲援加泰的集會。香港社運引發蝴蝶效應,會變成全球化的新模式嗎?在街頭以外,各地的可比性實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