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俄羅斯 南亞 國際秩序 歐盟
【IFIMES】烏克蘭危機迫在眉睫 威脅國際秩序 Ukraine: Looming crisis, fracturing International Order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三個月,對國際政治形勢帶來不少衝擊。就開戰背景及其影響,本文章會以四大範疇,分別為歷史、軍事及政治、法理、及意識形態,提供可作分析是次俄烏戰爭的不同角度及層次。就歷史背景而言,東正教及天主教的分裂為東西歐塑造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在軍政角度,除了俄羅斯對北約東擴可能有所顧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對內俄裔政策亦可能有所關連。從國際法的角度,聯合國憲章,北約行動的合法性,以至比較入侵烏克蘭及入侵伊拉克,均具分析價值。最後在意識形態方面,資本主義的危機,東歐西化,納粹主義及反納粹主義,民主化倒退等等皆值得研究。這些因素放到國際及東南亞政治上,可引申出三大研究問題,如核戰的可能性,泛亞地區的不穩定,以及穆斯林之間的矛盾。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俄羅斯 北美 地區研究 歐盟
【IFIMES】歐洲烏克蘭化 抑或烏克蘭歐洲化?Ukrainianization of Europe or Europeanisation of Ukraine
烏克蘭危機經已演變成戰爭,而國際社會亦因而明顯分裂成歐美及俄羅斯兩大陣營,彷彿回到冷戰時期。面對這場看不到出口的戰爭,筆者以一戰二戰時期的歐洲歷史,提供一些更闊、非一般的觀點。身處一個政治被瑣碎化,簡化成二元對立的時代,要重蹈二十世紀30年代納粹主義及法西斯主義崛起的覆徹,我們應當明白無知的可怕之處,回顧歷史並從中學習。要了解俄羅斯為何對中歐勢力如此抗拒(由德國納粹時期開始),最大原因也許是地緣政治。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附近缺乏山脈之類天然地形防守來自西方的威脅,所以史太林當年便以東歐共同體的方式向西南方拓展勢力範圍,以保護莫斯科。另一原因是二戰後明明蘇聯才是納粹主義的最大受害者,美國戰後支援的受惠者黑卻只有西歐;歷史書更重點放大歐洲及猶太人為受害者,經常忽略蘇聯在二戰中超過二千萬的平民傷亡。從種種歷史背景可見,東歐在地緣政治上一直處於較被動角色,亦是俄羅斯極重視的地區。即使難以接受,但東歐受中西歐日益影響,對俄羅斯的挑戰可能比想像中大。
中東/中亞 俄羅斯 國際秩序 宏觀政經 歐盟
【明報特約】西方經濟上援烏抗俄的三大關鍵
俄烏戰爭爆發後,美歐日等西方陣營國家先後在軍事(及經濟)上支援烏克蘭,也實施針對俄羅斯能源業及金融業為主的制裁措施,不過源於歐洲長久以來依賴入口俄羅斯石油及天然氣,加上德國和匈牙利不願意對俄羅斯過份強硬,歐盟早前的制裁俄羅斯政策力度遠不及美國。經過了5月30至31日的歐盟峰會後,歐盟推出第六輪制裁俄羅斯措施,最受外界注目的部份,是歐盟各國同意合共減少九成(詳情下文另述)入口俄羅斯石油,以及歐盟與英國聯手禁止歐英的保險及再保險公司,為運載俄羅斯石油的油輪提供保險。歐盟這一輪公佈的制裁措施,較對上五輪更集中和更加徹底,但由於政策執行需時,加上俄羅斯能源產業並非單純因西方制裁便會(短期內)被削弱,最終會否對俄羅斯經濟帶來致命衝擊,宏觀來看可從三大方向觀察。
中東/中亞 俄羅斯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聯合早報特約】土耳其反對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背後的盤算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徹底改變歐洲地緣政治的局勢。原本成為中立國多時的瑞典和芬蘭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早前正式提交加入北約的申請。不過,兩國加入北約的過程難以一蹴而就— 按照加入北約的程序,加入北約的國家需要全體成員國一致同意方可批准加入,但瑞典和芬蘭提交申請後,土耳其隨即高調作出反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反對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既有報私怨的嫌疑,亦有平衡俄方與西方勢力的現實考慮。埃爾多安對瑞典和芬蘭認爲支持居倫運動、庫爾德工人黨及為土耳其異見人士提供政治庇護甚為不滿。土耳其是次反對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過程中,亦順道重申兩國是「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   土耳其因對異見分子風行雷厲的政治清算導致與西方交惡亦非一日之寒。美國曾因而以暫停向土耳其出售F-35的計劃、停止為土耳其的F-16進行升級和制裁土耳其的軍工業等措施作爲回應。土耳其向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導彈,以及聲言購買俄製戰機,都有令美土關係更為緊張。早有評論認為,由於土耳其已愈趨靠攏俄方,所以北約聯盟已是名存實亡— 然而,這亦並非事實的全部:北約也好俄國也罷,統統本就不過是埃爾多安希望借由戰略地位勒索的對象,而軍事行動受阻的克里姆林,正將是“蘇丹”的下一個獵物。
(Source: Unsplash, by Maria Oswalt)
中東/中亞 宏觀政經
【UDN轉角國際特約】消滅獨裁多少錢?歐美「全集中制裁」俄國的三重困局

極度理想主義的想法,是西方透過全球自由貿易和強硬制裁的方式軟硬兼施,使獨裁政權逐漸走向式微。然而,全球自由貿易亦導致西方在經貿和能源上有愈趨倚賴數個獨裁政權的跡象,導致同步強硬制裁它們面臨諸多掣肘。具體而言,當初西方國家強硬制裁伊朗只是建基於它們和俄國的關係仍未惡化至今天的地步。如今伊朗的政局發展愈趨極權化,西方卻需考慮解除對它的制裁,遑論在人權問題上向沙烏地強硬表態。

事已至此,西方短期內要同時強硬對付俄國、伊朗和沙烏地無疑是天方夜譚。事實上,歷史經驗也不止一次告訴我們,把獨裁政權盡數殲滅是異想天開的事。

Source: Unsplash, by NASA
俄羅斯 科技發展
【聯合早報特約】俄羅斯太空戰狼外交 自絕俄國太空大國地位

隨著俄羅斯與西方的衝突日漸升溫,俄羅斯各種「制裁反制措施」實際上只會自斷太空大國的地位,不但沒有國家會允許俄羅斯參與自己的太空計劃,在缺乏資金下,俄國隨時連自身的太空體系都難以維持,對俄羅斯絕無好處。因一時的民族主義蠢血沸騰而將繼承至前蘇聯的太空發展遺產抛棄,自絕於全球太空發展的俄國,可以説是現代大國的悲劇。

(Source: Unsplash, by Jaunt and Joy)
俄羅斯 宏觀政經
【聯合早報特約】俄烏戰爭的經濟代價:俄羅斯全面戰爭下的經濟危機

同時歐盟、美國甚至日本等等都跟隨著提出懲罰性經濟制裁,從能源交易及交易上實施一連串禁令,力度可謂是歷史性地強。然而俄羅斯經歷14年吞併克里米亞後亦逐漸適應經濟制裁,甚或乎仍留有後手應對。西方的制裁案是否真的如預料有效? 面對戰況的繼續拖延,俄羅斯本身已經轉為疲弱的經濟是否能應付戰況所帶來的危機?

(Source: Unsplash, by Jamie Street)
中東/中亞 宏觀政經
【換日綫特約】全球制裁、供應鏈斷、輸出通膨——俄烏戰事引爆「金融核彈」,中亞國家唇亡齒寒

俄羅斯突向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演變成一場全面侵略戰爭。「黑天鵝」地緣政治危機令不少原本認為不會爆發戰爭的觀察家們跌破眼鏡。除了生靈塗炭的槍林彈雨畫面,俄烏戰事亦衍生出一場無硝煙的經濟戰爭——全球多國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制裁。摩根大通(JPMorgan)早前預測,俄羅斯第二季度將面臨 35% 的經濟衰退。以上經濟惡性循環,影響無遠弗屆,對作為前蘇聯加盟國的中亞國家的經濟傷害十分巨大,因為他們都與俄羅斯有深厚的經濟聯繫——包括貨幣穩定,外匯收入以及對外貿易三大範疇。

俄羅斯 軍事熱點
【UDN 轉角國際特約】普京的危險邊緣政策與核威攝力——Escalate-to-deescalate

事實上,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那刻起,各國距離第三次世界大戰已是邁進了一大步。而普丁的這個決定,可說是讓世界走向繼冷戰後關乎人類存亡的最大核武危機。

中東/中亞 俄羅斯 國際秩序 東亞
中俄重啟西伯利亞二號天然氣管道合作計劃 對抗西方合縱連橫
歷史的原因兩國實質上仍然互相猜忌,因此要依靠單單一條油管就能將雙方緊緊地綁在一起並不太現實,但不能不否認這項計劃令到雙方獲益良多之餘還能互相依靠,可以說是未來中俄合作對抗西方國家的基礎之一。
中東/中亞 俄羅斯 國際秩序
美英派出專家赴基輔應對俄國網絡威脅:俄軍入侵烏克蘭的「前哨戰」?
網攻的破壞力絕對不亞於傳統戰爭,它既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如入侵銀行系統)、也能構成生命安全的威脅(如攻擊電網或醫療機構),甚至可以充當傳統戰爭的「前哨戰」—— 通過網攻癱瘓敵方的通訊和軍事設備,在再派出地面部隊進攻⋯⋯ 如何避免俄國向烏克蘭發動這般「混合戰」,相信正是西方國家的真正憂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