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

中東/中亞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十萬八千里-以巴衝突停火協議生效

本刊研究員楊庭輝早前接受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十萬八千里》訪問分析以巴衝突停火。

楊庭輝認為,儘管以巴雙方在美國和埃及介入斡旋下達成停火協議,但以巴雙方只是同意暫停再使用武力一段時間,至於暫停駁火的有效期及其他停火條件則沒公布細節。楊庭輝指出,以巴衝突已持續超過半個世紀,深層次問題涉及耶路撒冷主權的爭議,這個問題難有妥善的解決辦法,所以即使以巴過往曾多次達成停火協議,但以巴往後的衝突有增無減,相信今次達成停火協議也不會換來以巴長期的和平共處。

中東/中亞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環境保護
【晴朗早晨全餐】 夠鐘上堂: 以巴衝突

本刊研究員郭耀斌早前接受商台節目《晴朗早晨全餐》訪問。

【郭耀斌】由以色列警方武力鎮壓聲援被逼遷巴勒斯坦人的示威開始,到變成以色列軍方與哈馬斯互相開火、各不相讓,以巴衝突再度成為世界的焦點。以巴衝突下,以色列、加沙、哈馬斯、巴勒斯坦關係如何?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The Glocal x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 Podcast 系列】第六集 八百萬人如何影響美國國策:以色列人的“國際綫”

與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合作推出的Podcast系列的新一集將講述以色列人如何通過説客組織如何影響美國國策,分析以色列說客團體的各式操作,以及剖析以色列這個小國崛起的故事。 為何美國如此寵愛這個僅僅八百萬人的小國?真的是由於它是聖經上的應許之地,以致華盛頓在外交及經濟上都對其處處維護?本集由The Glocal 團隊為大家娓娓道來。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軍事熱點
【聯合早報特約】暴力鎮壓「返鄉大遊行」 以軍犯戰爭罪行
當然,巴勒斯坦過往亦曾對以色列發動恐襲,加上哈馬斯向以色列發放綁有燃燒瓶的風箏報復對方鎮壓「返鄉大遊行」的事實,使這個議題的是非對錯變得更複雜,但這不意味着以軍可理直氣壯地對巴勒斯坦平民作無差別攻擊。在過往多次的以巴衝突中,以軍的報復性行為對巴勒斯坦平民所造成的傷亡人數不成比例地高於以色列軍事人員和平民傷亡的數倍。以軍的行為早已超越了追求報復性公義的界線。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軍事熱點
【信報特約】以巴衝突戰火連綿 世紀復和談何容易
數個月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因醜聞纏身被迫提前舉行國會大選,其政治生涯看似快將告終。然而,政治始終一天也嫌長,特朗普於三月下旬在推特高調承認以色列擁有戈蘭高地主權,這個舉動被外界壓倒性認為有助內塔尼亞胡力挽狂瀾。不過,內塔尼亞胡的主要競爭對手、前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班尼·甘茨 (Benny Gantz)在外交上同屬鷹派人物。因此,不論以色列總理寶座最後落在他們哪一位手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對峙局面也不見得有任何緩和的跡象。
中東/中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信報特約】以色列版《吉姆克勞法》粉墨登場?
《民族國家法案》屬憲制性法律(以色列沒有成文憲法,但各條「基本法」獲視為實質憲法,須三分之二多數議員贊成才可推翻),受爭議的地方可歸納為三大重點:一、猶太人在以色列享有唯一的民族自主權;二、阿拉伯語由官方語言變成「擁有特別地位的語言」;三、建猶太殖民區屬國家價值,未來將繼續鼓勵有關做法。
中東/中亞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信報特約】巴人籌碼漸少 右翼步步進迫
既然巴勒斯坦人無從立國,那麼「一國方案」又如何?不少學者認為,唯有建立以巴兩族也享有民主、平等、自由的雙民族國家,才能達致真正和平。但不少巴勒斯坦人擔心,這最終會變成類似過往南非的種族隔離國家。「一國方案」提倡者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在一國內以民主方式爭取兩族平等、自由,最終就能瓦解種族隔離,又認為「一國方案」比「兩國方案」更務實。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Yahoo奇摩特約】抗爭一定流血嗎?——鏡頭背後的巴勒斯坦「非暴力抵抗」運動

永無休止的以巴衝突,於日前再次爆發。事緣於兩名以色列警察在耶路撒冷舊城區的聖殿山上,遭兩名巴勒斯坦人槍殺,令以色列政府得以藉安全為由,加強聖殿山的安檢措施,在阿克薩清真寺附近設置金屬探測門。結果,巴人組織了持續兩星期的抗爭,加上國際社會對以色列施予壓力,以方終於決定拆除金屬探測門及監察器,改用其他較為寬鬆的安檢措施。

縱使發生零星爆力事件,在整個抗爭過程中巴人大致能保持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去表達訴求。事實上,非暴力抗爭(Non-Violence Resistance)早已根深蒂固於巴勒斯坦人的抗爭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