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問題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東亞 歐盟
【自由亞洲電台】立陶宛愛沙尼亞元首不見習近平 尹子軒:歐盟向心力強不必買北京賬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早前接受美國之音訪問。【尹子軒】牽動波羅的海國家利益的首要國家,並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和俄羅斯,中國在中東歐沒有想像中重要。 立陶宛與愛沙尼亞這些國家非常親自由主義,2020年香港發生的事件,她們會將經歷連結以前與蘇聯的經歷上,例如立陶宛在國會有支持西藏人權組織的小組,這些國家取態不親中,反而與中國有很大距離。經濟方面,她們在歐盟內算是新興經濟體,在與中國會議上有時會出席合照,但她們不一定要買中國賬。要買賬,首先也是看美國,再看俄羅斯,再之後才看中國。 即使習近平上台後在「17+1」的機制,與中東歐國家有經濟合作,但以捷克為例,中國早前與捷克總統澤曼達成投資協定,聲言至2020年,北京會在捷克投資超過2千億捷克克朗,不過中國至今開出的支票仍未兌現,中國「走數」亦令歐洲國家與北京保持距離,另一方面,中國仍然較看重在西歐的投資。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歐盟
【晴朗早晨全餐】夠鐘上堂:歐洲議會呼籲制裁中港官員,中歐關係有何影響?

【尹子軒】日前,中國與歐盟宣佈就《全面投資協議》(Comprehensive Agreement in Investment)達成共識,「預計」可在2022年正式實施協議內容,然而其牽涉的人權問題獲得國際社會關注。此集將會分析《全面投資協議》及中歐關係。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歐盟
【明報特約】「系統性對手」的真意:中歐關係基礎已不再 歐盟待價而沽
可以說,華盛頓也好,北京也罷,作為盟友布魯塞爾都並不寄予厚望。而對於歐盟來說,接收並且以歐盟恒河沙數般的規管和稅金對付在美國高調封鎖下無路可走的中國資金,長遠來說,比起盲目跟隨華府起舞有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