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事圓的】伊朗新局面
本刊研究員楊庭輝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 RTHK》嘉賓主持。
【楊庭輝】伊朗與中國上月底簽署為期25年的合作協議,但未有公布詳情。外界估計,協議除關係經濟領域外,亦可能於軍事上有合作。而就美國重返伊朗核協議的會談,本周舉行,有分析認為,中伊簽署協議及能否重啟核協議,對六月舉行的伊朗大選起關鍵作用,同時亦可能於中東掀起新一輪軍備競賽。
本刊研究員楊庭輝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 RTHK》嘉賓主持。
【楊庭輝】伊朗與中國上月底簽署為期25年的合作協議,但未有公布詳情。外界估計,協議除關係經濟領域外,亦可能於軍事上有合作。而就美國重返伊朗核協議的會談,本周舉行,有分析認為,中伊簽署協議及能否重啟核協議,對六月舉行的伊朗大選起關鍵作用,同時亦可能於中東掀起新一輪軍備競賽。
敘利亞內戰持續了 7 年,國家雖飽受戰火蹂躪,但不一定所有人都是輸家。經濟行為者如國家寡頭精英、流亡企業家、新興「暴發戶」,其重要性卻一直被忽略 —— 特別是後者。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為「暴發戶」帶來了國難財,使他們由寂寂無名的小商人,搖身一變成坐擁千萬生意王國的企業家。此一變,促進了新的經濟向上流動,憾動了舊的商界精英結構。
自 1970 年蘇丹卡布斯上任以來,阿曼的外交政策始終如一:第一,獨立自主。維持外交行動的自由,盡量不受海灣國家盟友及伊朗的制肘;第二,敦本務實。在英美西方列強與區域強權的利益間遊走,在不得罪其他國家的情況下,把國家利益最大化;第三,中庸之道。面對衝突時,盡量以外交手段代替開戰,必要時以中間人身份平衝各方利益。
在外交政策上,其實阿曼有點像新加坡。對沒有硬實力的小國來說,獨立自主、敦本務實、中庸之道的外交手腕,才是現實政治的生存方式。
震撼中東的衝突此起彼落。近日沙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借肅貪之名清除異己,把原先已緊握在手的軍事外交權力推至頂峰,完美地向外界展現其鐵腕形象。
10 月 12 日,位於約旦河西岸,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所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下稱法塔赫,Fatah),和控制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組織(下稱哈瑪斯,Hamas),在埃及首都開羅簽署和解協議。
俄羅斯在這「代理人戰爭」的立場上,並未如外界想得像鐵板一塊。不像伊朗,俄國對葉門外交政策一向極具彈性,因此對沙那政權的支持,不及對敍利亞巴沙爾政府的支持般那樣熱衷。
阿拉伯七國表面以國家安全及打擊恐怖主義為名孤立卡塔爾,實關乎地緣政經勢力的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