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五國

(Source: Unsplash, by Jamie Street)
中東/中亞 宏觀政經
【換日綫特約】全球制裁、供應鏈斷、輸出通膨——俄烏戰事引爆「金融核彈」,中亞國家唇亡齒寒

俄羅斯突向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演變成一場全面侵略戰爭。「黑天鵝」地緣政治危機令不少原本認為不會爆發戰爭的觀察家們跌破眼鏡。除了生靈塗炭的槍林彈雨畫面,俄烏戰事亦衍生出一場無硝煙的經濟戰爭——全球多國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制裁。摩根大通(JPMorgan)早前預測,俄羅斯第二季度將面臨 35% 的經濟衰退。以上經濟惡性循環,影響無遠弗屆,對作為前蘇聯加盟國的中亞國家的經濟傷害十分巨大,因為他們都與俄羅斯有深厚的經濟聯繫——包括貨幣穩定,外匯收入以及對外貿易三大範疇。

中東/中亞 出版刊物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明報特約】阿富汗變天 衝擊全球格局
  塔利班復辟對地區以至更廣泛的全球格局都會有所影響,本研究所4名學者——歐洲研究主任尹子軒以及研究員楊庭輝、郭耀斌和孫超群按主要地區或國家逐一分析。 中亞五國 – 憂恐怖主義傳入 中亞五國現持觀望態度,盼塔利班能籌組「包容性政府」,確保權力和平交接及穩定局勢;接壤阿國的烏茲別克、土庫曼和塔吉克明顯受較大負面影響,擔心難民潮把極端恐怖主義傳到國內,故對接收難民有保留;塔吉克對塔利班態度最負面,擔心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塔吉克族遭新政權壓迫,並警惕該國極端武裝分子的潛在威脅   中國 – 被迫介入局勢 中國過去有賴美國主導阿富汗政局,依靠巴基斯坦跟塔利班溝通;中國2016年起參與促進阿富汗內部和談的「四方協調小組」(QCG),但影響力有限,如今被迫介入阿富汗局勢,要求塔利班與東伊運劃清界線,以及不影響中國在巴、阿兩國的一帶一路投資項目;惟中國缺乏駐軍在外或軍事介入別國的經驗,加上北京不可能百分百相信塔利班,阿富汗會持續成為中方地緣政治風險   伊朗 – 換取資源 革命衛隊被指為塔利班提供武器和軍事訓練,伊朗有動機支持塔利班以換取其短缺的水資源,惟其什葉派政權跟遜尼派的塔利班有很多不相容的地方,例如擔心塔利班壯大會削弱什葉派在中東和中亞的影響力;伊朗另擔心阿富汗的毒品走私和難民問題會衝擊本國安全   巴基斯坦-樂見其成 巴基斯坦軍方情報部門對塔利班崛起的支持十分具爭議,但該國一向樂見塔利班成功,更默許其武裝人員及家屬流亡境內,利用塔利班抗衡印度在阿富汗的影響力,避免上下包圍。阿富汗局勢看似對巴方非常有利,但巴國不得不擔心南亞可能變成恐怖主義溫牀   印度 – 失重要伙伴 印度在塔利班最初倒台後跟阿富汗政府長期保持友好及戰略盟友關係,以抗衡宿敵巴基斯坦的區域影響力,但阿富汗和平進程開始後,印度被美、中、俄、伊嚴重邊緣化;塔利班重新上台後,印度失去阿富汗這中亞友好伙伴,巴國反獲加強區域實力  …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轉角國際特約】蘇聯留給他們的塔吉戰爭?中亞拼死搶奪「水與飛地」
由此可見,中亞五國(特別是較多國界及領土爭議的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三國交接處)的領土及國界安排,是奠基於 1920 年代中亞民族主義者的利益與競爭而成,而劃界時並沒有太多考慮民族分布情況。直到蘇共倒台、中亞五國獨立的大約 70 年內,中亞共和國之間的領土及邊界變更從未停止,這些改變在一定程度上,由中亞地方政府的野心所致(之後言歸正傳討論的吉塔邊境,就是典型例子)。
中東/中亞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換日線特約】20 年苦戰終結!美軍撤出阿富汗──接下來可能轉陣到鄰近中亞國家嗎?
總括來說,美軍撤出阿富汗,但未必會完全撤出中亞南亞。官方除了會繼續用外交方式與中亞五國合作應付「後阿富汗戰爭」的局勢之外,例如最近美國與中亞五國舉行「C5+1 會議」,互相討論阿富汗局勢,更有可能讓美軍轉陣鄰近中亞五國。
中東/中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信報特約】是時候摒棄「前蘇聯國家」的標籤
脫離過去被蘇聯殖民的歷史包袱,中亞五國的國家建設和發展均朝著不同形式的「去俄化」方向前進。若單純把他們歸為「前蘇聯國家」,是忽略了這數十年間的區域變化。他們不再是只聽命莫斯科的附庸國,而是各具民族質色的新興主權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