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BS】綠色一帶一路?化石能源帶路國家如何與綠色投資扯上關係?
本刊副總編輯 尹子軒擔任 RTHK香港電台節目CIBS嘉賓。 作爲中國外交國策核心的「一帶一路」計劃,帶有顯著的可持續投資規範和準則。 然而,作爲一帶一路主要合作夥伴的中亞諸國,如哈薩克斯坦等大部分都是化石能源產出國,那麽,北京政府計劃中「可持續投資」的部分又是如何實現呢?本集會由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孫超群為我們解釋「綠色一帶一路投資」的緣起和實行。
【楊庭輝】緬甸軍政府於星期一,新一屆國會召開會議當日,突然扣押國務資政昂山素姬等執政黨領袖,並頒布為期一年旳緊急狀態令,將國家權力移交總司令敏昂萊。軍方稱行動與當局未有回應去年大選舞弊的指控有關。多個西方國家譴責軍方行動,對改變現時緬甸局面有多大作用?
【尹子軒/馮嘉誠】國歌的沿起,有來自戰爭,有沿自民謠,往往都承載了族群的歷史和文化。國歌的改動,亦反映出國家意識形態和形象上的一些改變。 歌曲可以凝聚人心,不過有一些歌曲雖然很流行,但當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與當權者不同,就會成為禁歌。不同的社會情景,如何為樂曲賦予不同意義?
對於歐盟而言,一帶一路倡議被不討好,對於非一帶一路國家如荷蘭等而言,相關建議只是顯露出中國的狼子野心,中國的國際形像未有得到改善。然而,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的確存在著不少好處和挑戰,不論對中東歐,歐盟和中國的三方關係都有所益處。
本刊研究員湯鈞佑早前接受台灣信傳媒訪問。
【湯鈞佑】目前看到俄中關係的表象,多是中國需要俄國當國際盟友,所以用金錢外交的方式買來的,好似「俄中天然氣採購合約」,就是中國以超出付了很多金錢。湯鈞佑因此強調:「儘管俄國從中國獲得了很多好處,但該出賣中國時,也是絕對不會手軟!」
我們與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合作推出了全球政經每月精讀系列,我們挑選了以下各大主流政治經濟媒體的精選文章,並以Podcast形式與各位讀者分享。
本月的文章精讀主題是武漢肺炎在各國的特別案例及中印邊界糾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