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特約】從囚犯到總統:吉爾吉斯示威後,用不到 100 天迅速崛起的扎帕羅夫究竟是誰?
或許,這真的是人民的意願。經歷過去年 10 月的示威浪潮、甚至是經濟衰退、武漢肺炎,提倡反對建制、以強人形象出場的扎帕羅夫脅著擁有強大民意支持,這時候推動修憲重返「總統制」,把其包裝成走出困局的唯一出路,顯得更有說服力。不論民眾清不清楚修憲內容,只要是破舊立新,反對建制,就可切合厭倦政黨政治、憎恨政客貪污的民粹口味。
本刊研究員郭耀斌早前接受商台節目《晴朗早晨全餐》訪問。【郭耀斌】拜登當選後,中美關係受人矚目。此集將會前瞻美國對華政策。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擔任RTHK香港電台節目《地球事圓的》嘉賓主持。【尹子軒/馮嘉誠】疫情下,全球抗爭浪潮持續。經濟不平等、制度僵化、司法不公,都是民眾抗爭示威的理由。社交媒體的發展,使中產和年輕人的階級隔膜反而越趨淡化,中產或較富有的一群,不乏加入抗爭行列。另一方面,社運逐漸變得易放易收,令運動過程延長。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及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召集人陳偉信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嘉賓主持。
【尹子軒/陳偉信】遠東,是從歐洲出發,向東行至東南亞等地,既是地理概念,亦反映十六世紀時期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觀。當時西方國家於東南亞,除了營商,於政治上亦發揮其影響力。隨著遠東地域的發展,於國際的定位亦有所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