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俄羅斯 北美 地區研究 歐盟
【IFIMES】歐洲烏克蘭化 抑或烏克蘭歐洲化?Ukrainianization of Europe or Europeanisation of Ukraine
烏克蘭危機經已演變成戰爭,而國際社會亦因而明顯分裂成歐美及俄羅斯兩大陣營,彷彿回到冷戰時期。面對這場看不到出口的戰爭,筆者以一戰二戰時期的歐洲歷史,提供一些更闊、非一般的觀點。身處一個政治被瑣碎化,簡化成二元對立的時代,要重蹈二十世紀30年代納粹主義及法西斯主義崛起的覆徹,我們應當明白無知的可怕之處,回顧歷史並從中學習。要了解俄羅斯為何對中歐勢力如此抗拒(由德國納粹時期開始),最大原因也許是地緣政治。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附近缺乏山脈之類天然地形防守來自西方的威脅,所以史太林當年便以東歐共同體的方式向西南方拓展勢力範圍,以保護莫斯科。另一原因是二戰後明明蘇聯才是納粹主義的最大受害者,美國戰後支援的受惠者黑卻只有西歐;歷史書更重點放大歐洲及猶太人為受害者,經常忽略蘇聯在二戰中超過二千萬的平民傷亡。從種種歷史背景可見,東歐在地緣政治上一直處於較被動角色,亦是俄羅斯極重視的地區。即使難以接受,但東歐受中西歐日益影響,對俄羅斯的挑戰可能比想像中大。
北美 國際秩序 宏觀政經
美國晶片零件製造商Entegris 將倍增台灣投資達五億美元 證美台政經命運緊密連結無可避免
雖然美國國會在六月通過《美國晶片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然而即便是私人企業有意利用政策優惠重返美國本土,這些優惠都可以説是鞭長莫及。在現有市場力量的運作底下,臺積電的强盛,將台灣和美國的國家安全緊緊地連接在一起。
北美 國際秩序
拜登提名共和黨員鮑威爾連任美聯儲主席 望尋求兩黨共識拆解通脹環境難關
拜登剛剛於本月簽署兩黨基建法案,但上星期提名帶蘇聯色彩的奧馬洛娃 (Saule Omarova) 擔任美國貨幣總稽核一事,仍然引起不少共和黨員及溫和民主黨人的不滿及強烈反對。因此即使拜登於過往星期傳出考慮將提名布蘭納德,考慮到希望建立兩黨良好合作關係,儘管有少數民族黨員反感,亦最終決定採用原任的鮑威爾,布蘭納德則是退而求其次,被提名為副主席一職。
出版刊物 北美 國際秩序 東亞
全球供應鏈危機持續 拜登刊億元法案無助中短期供應鏈重組
美國的供應鏈危機持續加劇,即時先前拜登政府已經宣佈下令美國國內所有港口必須24/7運作,以補美國本土需要,但是情況仍然無補於事,有見及此,拜登政府在11月9日公佈最新應對方案,計劃提出一系列緊急運輸舒緩措施,包括提高交通部(Department for transportation)所提供港口建設資助的申請彈性,首先會將4億美元的資助金額提早發放予位於喬治亞州(Georgia)的薩凡納港 (Port of Savannah),並在未來45天內開始製造計劃,此外,拜登政府已決定另外撥款40億美元予美國陸軍工兵部隊(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construction)加快建造過程。港口提升政策亦是拜登此次的重心之一,白宮打算在90天內利用34億美元偵察現有港口的設施,如有發現任何耗損,便會即時撥款推動港口改善或擴建。除此之外,拜登更設有4.75億美元公開競爭資助,留待各個港口在兩黨通過法案後申請應急。
北美 國際秩序
維珍尼亞州爆冷當選 共和黨找到了後特朗普時代的制勝之道了嗎?
共和黨憑著推舉政治素人前私募基金卡萊爾(The Carlyle Group)共同執行長容堅,爆冷擊敗了民主黨候選人麥奧利夫(Terry McAuliffe),以1.9% 贏得了這個在2017州長選舉以及2020年大選都摒棄了共和黨,有名的“紫州“。容堅的當選,除了是對在多個前共和黨重鎮州份都僅以“反特朗普”作爲競選核心綱領,並不正視進步派候選政綱籠絡年輕選民的民主黨的警號,更是説明了共和黨一方面繼續運用特朗普時代遺留下來的意識形態狗哨(dog-whistling), 拌合傳統的保守派政綱如低稅務,高警力開支以及以所謂“文化戰爭”爲由,反對在學校教授以種族問題轉型正義爲核心,所謂“批判性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等政綱,在以白人爲主的許多州份—-即便是那些大部分摒棄了特朗普式無稽的州份—-仍然是極其有效的策略。
北美 國際秩序 東亞
【Yahoo論壇特約】不能永遠活在美國核保護傘下—東亞國家走向核武化之必要
更何況,核擴散的重點從來不在於一個人擁有多少枚核彈頭,而是它們落入怎樣的人手中,就好比是否如平壤這樣的 「流氓」國家。在東亞裡具發展戰略核武潛能的國家中,大概沒有一個會被認為是 「流氓」,而只是理性的已發達國家。所以現實是,這些國家加入核武俱樂部的實際風險並非如大多數人想像的那麼高。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歐盟
【明報特約】歐洲加入美國圍堵一帶一路?
參與B3W計劃對於歐洲來説,反制一帶一路本來不過是幌子,起碼算不上是最主要的外交目標——起碼在俄羅斯在近東的威脅和中東的不穩定,甚至是中非聖戰組織橫行等等因素面前,遠東的局勢並不優先——但是,歐盟作爲一個整體需要在中美之間占據更重要的戰略位置和更高調,迅速的内部整合,卻是歐洲利益極爲核心的先決條件。拜登這輪政策的東風為歐盟帶來了養分,接下來,就要看歐盟諸成員國和歐盟執委會如何合作去兌換這些優勢了。
中東/中亞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信報特約】伊朗操縱大選 核談前景難料
可是,即使伊朗渴望暫時對外息事寧人,也不見得會放軟打壓異見和擴建軍備的步伐。美國一方面難以透過延續極限施限政策迫使伊朗作更多的妥協,只能試圖以放寬制裁利誘伊朗減低作惡的程度。另一方面,放寬制裁伊朗的負面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還有,萊希因過往擔當伊朗政權劊子手的罪行罄竹難書,所以目前正受到美國的制裁。  
中東/中亞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IFIMES】The Nuclear future of East Asia
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因為被中國和北韓兩個核武國家圍繞,日本、南韓和台灣所處的地理位置理所當然地讓它們實施核化,而日韓台在短時間內均見證了自從冷戰以來急速增長的軍事威脅。   Viewing from a realist perspective,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s of Japa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have always been a valid argument for their nuclearization—being…
中東/中亞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IFIMES】阿富汗正在重現南越西貢歷史?Saigonisation of Afghanistan ?
美軍現時從阿富汗撤軍亦為當地政府和人民遺留下很多問題。當中曾經協助美軍作戰和翻譯的阿富汗人民都開始為自己的生命安全感到憂慮,如同越戰後協助外國軍隊的南越人民處境一樣。然而,阿富汗戰爭作為美國在近代發動的最長戰爭,又是否能稱為「任務完成」或只是「達成目標」?
俄羅斯 北美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IFIMES】希望與承諾的美俄峰會 AFTER THE BIDEN-PUTIN GENEVA SUMMIT: OF PRISONER’S DILEMMA AND CONFRONTATIONAL NOSTALGIA
縱使美俄兩國在人權議題,網絡安全和其他問題上各自展述立場和意見,但仍然是在預期中出現的情況。可是,兩國共同成立工作組應對網絡攻擊,亦就烏克蘭問題互換意見,顯示出雙方正盡力實現戰略穩定。美國與俄羅斯關係無可避免地影響著世界,正好兩國在這次峰會中所作出的承諾是能為世界帶來希望的承諾,讓峰會變得令人難忘。
北美 地區研究 東亞 歐盟
【IFIMES】歐盟和跨大西洋關係與南半球 The EU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and the global South
這些問題為拉丁美洲各地製造政治不穩定,導致民眾不斷尋求改革。因此拉丁美洲比以往更加需要歐盟和英國更多的援助,從災難中復甦。現時正是歐盟和英國提供政治支援、知識和解決方法的最好時機,從而加強與拉丁美洲的夥伴關係。未來歐洲的跨大西洋合作不應僅限於北美大陸,更應積極推動加勒比和南美洲參與,成為可行且可持續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