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俄羅斯 南亞 國際秩序 歐盟
【IFIMES】烏克蘭危機迫在眉睫 威脅國際秩序 Ukraine: Looming crisis, fracturing International Order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三個月,對國際政治形勢帶來不少衝擊。就開戰背景及其影響,本文章會以四大範疇,分別為歷史、軍事及政治、法理、及意識形態,提供可作分析是次俄烏戰爭的不同角度及層次。就歷史背景而言,東正教及天主教的分裂為東西歐塑造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在軍政角度,除了俄羅斯對北約東擴可能有所顧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對內俄裔政策亦可能有所關連。從國際法的角度,聯合國憲章,北約行動的合法性,以至比較入侵烏克蘭及入侵伊拉克,均具分析價值。最後在意識形態方面,資本主義的危機,東歐西化,納粹主義及反納粹主義,民主化倒退等等皆值得研究。這些因素放到國際及東南亞政治上,可引申出三大研究問題,如核戰的可能性,泛亞地區的不穩定,以及穆斯林之間的矛盾。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歐盟 環境保護
【IFIMES】論歐洲能源及依賴 Of Energy and Dependencies in Europe
氣候變化對於歐洲乃至全球也是個不容忽視的挑戰。就歐洲,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地區而言,密集的城市設計加上頻繁的經濟活動,使極端天氣及暖化問題變得日益嚴重。有見及此,不少歐洲國家開始由城市入手,緩和相關問題。本文舉出歐洲城市如巴素爾及史特加有關綠化法例的例子,指出城市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角色。在歐盟多層次治理(multilevel governance)的框架下,政府和市民需共同努力,方可緩和迫在眉睫的氣候危機。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俄羅斯 北美 地區研究 歐盟
【IFIMES】歐洲烏克蘭化 抑或烏克蘭歐洲化?Ukrainianization of Europe or Europeanisation of Ukraine
烏克蘭危機經已演變成戰爭,而國際社會亦因而明顯分裂成歐美及俄羅斯兩大陣營,彷彿回到冷戰時期。面對這場看不到出口的戰爭,筆者以一戰二戰時期的歐洲歷史,提供一些更闊、非一般的觀點。身處一個政治被瑣碎化,簡化成二元對立的時代,要重蹈二十世紀30年代納粹主義及法西斯主義崛起的覆徹,我們應當明白無知的可怕之處,回顧歷史並從中學習。要了解俄羅斯為何對中歐勢力如此抗拒(由德國納粹時期開始),最大原因也許是地緣政治。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附近缺乏山脈之類天然地形防守來自西方的威脅,所以史太林當年便以東歐共同體的方式向西南方拓展勢力範圍,以保護莫斯科。另一原因是二戰後明明蘇聯才是納粹主義的最大受害者,美國戰後支援的受惠者黑卻只有西歐;歷史書更重點放大歐洲及猶太人為受害者,經常忽略蘇聯在二戰中超過二千萬的平民傷亡。從種種歷史背景可見,東歐在地緣政治上一直處於較被動角色,亦是俄羅斯極重視的地區。即使難以接受,但東歐受中西歐日益影響,對俄羅斯的挑戰可能比想像中大。
中東/中亞 俄羅斯 國際秩序 宏觀政經 歐盟
【明報特約】西方經濟上援烏抗俄的三大關鍵
俄烏戰爭爆發後,美歐日等西方陣營國家先後在軍事(及經濟)上支援烏克蘭,也實施針對俄羅斯能源業及金融業為主的制裁措施,不過源於歐洲長久以來依賴入口俄羅斯石油及天然氣,加上德國和匈牙利不願意對俄羅斯過份強硬,歐盟早前的制裁俄羅斯政策力度遠不及美國。經過了5月30至31日的歐盟峰會後,歐盟推出第六輪制裁俄羅斯措施,最受外界注目的部份,是歐盟各國同意合共減少九成(詳情下文另述)入口俄羅斯石油,以及歐盟與英國聯手禁止歐英的保險及再保險公司,為運載俄羅斯石油的油輪提供保險。歐盟這一輪公佈的制裁措施,較對上五輪更集中和更加徹底,但由於政策執行需時,加上俄羅斯能源產業並非單純因西方制裁便會(短期內)被削弱,最終會否對俄羅斯經濟帶來致命衝擊,宏觀來看可從三大方向觀察。
(Source: Unsplash, by Julien Tromeur)
歐盟 選舉脈絡
【明報特約】別被為極右抬轎掩飾自己無能的左派誤導:馬克宏勝選是歐洲整合派和全球主義的勝利

這一次的法國大選,必須關注的並不止是極右派的“正常化”,傳統政黨影響力基本已經化爲飛灰被吸納到新的政治陣營分歧下的今日,更需要關注的是傳統作爲挑戰建制中堅的左派能否振作和反省。

烏克蘭仍然是歐洲安全的熱點。(Source: Unsplash
宏觀政經 歐盟
【UDN轉角國際特約】流血不等於門票:歐盟為何無法加速「烏克蘭入歐」?

「加入歐盟」與「烏克蘭成為北約盟國」或「加強與歐盟的防衛合作」,有著截然不同的政治意味,加上歐盟現存有關審批成員國準則的複雜性和地緣政治考量,絕對不能在此刻妄下定論,指出烏克蘭將會馬上成為歐盟成員國之一。

(Source: Unsplash, by Hugo Herrera)
俄羅斯 宏觀政經 歐盟
[明報特約] 馬克龍居中策應調解烏克蘭危機 功過參半但整體戰略受國人支持

烏克蘭危機中,雖然馬克龍在與普京單方面斡旋及對北約的態度上受到歐洲盟友質疑,但是整體而言,歐洲在面對自1945年來最重大戰爭危機之際,法國對於歐洲共同防衛的實質承諾,奠定法國在未來歐盟整合的決定性地位。

俄羅斯 歐盟 軍事熱點
【UDN 轉角國際特約】中俄美歐四角角力:普京對烏克蘭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得之東隅 失之桑榆

從普丁未有真正揮軍,便通過外交部發言指「散播戰爭謠言的西方被(俄羅斯)一槍未發地羞辱和摧毀」,並且撤回部分兵力主動為事件降溫可見,俄羅斯這一次不過是普丁多年來以混合網路攻擊、軍事威脅、能源供應操控等手段「對西方訛詐」的升級翻版——

但這一次似乎對於西方並不管用。然而普丁在冬奧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簽署了能源合作協議之後,俄羅斯又獲得了一個新的「命運共同體」對象…

這次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活動,如果成了虛張聲勢的啞火,可能會對普丁在國内的聲勢造成影響,但若沒有造成根本性動搖的話,普丁的謀算到底值不值得?而西方以美國和北約為首的外交斡旋,又能否算得上「成功」?

烏克蘭仍然是歐洲安全的熱點。(Source: Unsplash
俄羅斯 地區研究 歐盟 軍事熱點
【明報特約】俄重塑大國政治格局 利誘美中拉攏妥協

當美國在過去10年逐漸把外交戰略重心移師印太地區,對抗中國崛起,同期俄羅斯則積極恢復前蘇聯時期的影響力,藉不同規模的軍事行動(派兵援助格魯吉亞北部的親俄地區、吞併克里米亞和軍事支援烏東親俄州份、協助敘利亞政府軍對抗伊斯蘭國和反對派武裝分子、助哈薩克平亂)達至目標。當美國與中國在全球政經領域激烈搶奪話語權,不惜使台灣海峽軍事衝突風險不斷增加,俄羅斯不斷「凍結」烏克蘭危機,以及把握天掉下來的軍事介入哈薩克良機,正好用以宣示俄國在蘇聯解體30年後重新站起,世界已重返基辛格「聯中抗蘇」及毛澤東「聯美抗蘇」前,美俄中三國主導的二戰後大國政治局面。

南亞 國際秩序 東亞 東盟 歐盟
挪威公司出售緬甸手機支付服務離場 軍方政府將控制所有手機支付服務
軍政府於電訊業的掌控無疑在未來將會更為強勁,而在緬甸的私隱法例相當落後的情況下令到軍政府施加的監控和審查更為肆無忌憚,未來情況將會更為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