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

(Source: Unsplash, by Ashim D Silva)
宏觀政經 東盟
【UDN 轉角國際特約】烏克蘭血饅頭:中國印度能從俄軍侵略觀望什麼好處?

印度去年剛剛才加入了以美國為首的「四方安全對話」(後簡稱QUAD),爲什麽卻仍然在俄烏戰爭中堅持中立,與此同時,為何明眼人都知道中俄向來友好、但中國卻要在國際上仍希望保持中立呢?

南亞 國際秩序 東亞 東盟 歐盟
挪威公司出售緬甸手機支付服務離場 軍方政府將控制所有手機支付服務
軍政府於電訊業的掌控無疑在未來將會更為強勁,而在緬甸的私隱法例相當落後的情況下令到軍政府施加的監控和審查更為肆無忌憚,未來情況將會更為堪憂。
國際秩序 東亞 東盟
日本向美國購入軍備升級空軍 F-15J戰機升級意在抵禦中俄海軍部署
以日本軍工追求國產化的傳統,三菱目前有可能正在研發類似的傳感器供F-15和以後的F-X戰鬥機使用,只不過F-15MJ沒有配備IRST傳感器就要令筆者對於日本航空自衛隊面對中國隱形戰機威脅的能力打一個問號了。
出版刊物 國際秩序 東亞 東盟
【轉角國際特約】亞細亞的暴虐孤兒:緬甸遭遇「東協減一」暴政放逐令?
10月28日,第38和39屆的東協峰會和相關會議正式落幕。先有新冠疫情及相應經濟問題困擾,後有突如其來的緬甸軍事政變、以及美英澳突組安全協議「AUKUS」等問題夾攻,東協主席國汶萊隨著峰會的布幕落下,終於把這個燙手山芋丟走,由柬埔寨正式接捧。柬埔寨總理洪森在東協峰會閉幕發言時如此說,「目前我們正處於一個『東協減1』的狀態,這不是東協的責任,卻是緬甸自己一手造成的。」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盟
【轉角國際特約】見死不救的決斷:阻止「緬甸內戰化」東協怎麼解?
緬甸國防軍的地位源自其「維護國家主權完整」的歷史定位,如果他們輕易屈服於西方國家的壓力,只會斷送其僅餘無幾的合法性。因此,強硬制裁不見得是取勝的不二法門。筆者希望強調一點,單憑「建設性對話」,還是一面倒鼓吹「制裁、介入」,都無法凝聚足夠壓力,一夜間改變緬甸軍隊行為。沒有國際社會的杯葛,東協的「建設性對話」便顯得沒甚價值;沒有「建設性對話」,緬甸軍隊便難以尋覓下台階,隨時逼入窮巷,拼死反撲。與此同時,沒有國內CDM、CRPH與反政變的民地武共同抗擊,國際社會的介入亦毫無合法性可言。三方唯有相輔相成,才可平息這場風波。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盟
【聯合早報特約】緬甸政變或成影響國際大局關鍵
倘若連同緬甸的案例也無法透過制裁迫使獨裁者作讓步,那便意味着單靠制裁一途對付獨裁者已徹底失效。獨裁大國甚至不用主動慫恿世界各地握有軍權的野心家發動政變;眾多案例擺在眼前,後者自可心領神會,待成功發動政變後迅速向獨裁大國投誠尋求支援。如是者,世界將迎來獨裁國家聯盟與西方民主國家全面分庭抗禮的格局。因此,按道理說,緬甸問題對西方民主陣營和獨裁國家陣營來說也是關鍵一戰。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盟
【UDN轉角國際特約】昂山素姬的垮台?緬甸政變「軍政府2.0」重返下一步
根據過去十年的往例,即使是美國的盟友,多半也都不太願意配合歐美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懲罰行動,擔心這樣反而會逼使東協國家變得像柬埔寨一樣,向北京投懷送抱。2017年歐美國家高調批評緬甸處理羅興亞問題後,考慮重新推動制裁,卻反而刺激昂山素姬對中國、日本、韓國的投資更開放,抵銷歐美國家減少對緬投資做成的影響。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東盟
【地球事圓的】緬甸政變;話說世界 – 動物外交與保育

【楊庭輝】緬甸軍政府於星期一,新一屆國會召開會議當日,突然扣押國務資政昂山素姬等執政黨領袖,並頒布為期一年旳緊急狀態令,將國家權力移交總司令敏昂萊。軍方稱行動與當局未有回應去年大選舞弊的指控有關。多個西方國家譴責軍方行動,對改變現時緬甸局面有多大作用?
【尹子軒/馮嘉誠】國歌的沿起,有來自戰爭,有沿自民謠,往往都承載了族群的歷史和文化。國歌的改動,亦反映出國家意識形態和形象上的一些改變。 歌曲可以凝聚人心,不過有一些歌曲雖然很流行,但當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與當權者不同,就會成為禁歌。不同的社會情景,如何為樂曲賦予不同意義?

北美 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亞 東盟 歐盟
【聯合早報特約】 一座城市的自我修養:如何成爲國際金融中心,又如何失去地位?
在世界金融中心角逐中,倫敦曾與紐約不相上下,甚至多次獲得Z/Yen思想坦克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中第一名的寶座。然而,自從2016年英國脫歐後,倫敦的成績再也不及紐約,連歐洲金融首都的地位都漸漸受到威脅。在2020年三月發布的指數中,倫敦的分數大幅衰退31分,是西歐前20金融中心分數衰退最多的城市。另一方面,受反送中運動影響,香港2020年衰退34分,排名也自全球第三滑落至第六,被東京、新加坡和上海小幅超前。
地區研究 多媒體訪談 宏觀政經 東盟
【地球事圓的】話說世界 – 王室的存廢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及本刊研究主任馮嘉誠早前擔任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地球事圓的》嘉賓主持。
【尹子軒/馮嘉誠】泰國反政府示威浪潮未有緩和跡象,示威者訴求之一是要求改革王室。現時全球以君主為國家元首的國家有超過四十個,各國王室有何角色及價值?王室與政治的距離,應相距多遠?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盟
【IFIMES】ASEAN at Crossroads: Nonaligned Movement has no alternative

東南亞國家的問題一直在於,多年以來從未建立與歐洲的跨版塊聯合防衛組織,保護自身安全,由1970年代起,中國海域一直被西方視為該國獨有經濟區,如今中國在南中國海大肆發展,西方難以反應,華盛頓對此已有共識,認為接觸政策全面失敗,中國不是對手而是敵人。二元對立令到亞洲各國無以適從,選擇投靠一方乃是無法避免,就如二戰前的歐洲各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