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出版刊物 國際秩序
【換日線特約】中美新冷戰下的戰場不止台灣,還有更危險的──太空
2021 年 6 月中旬,中國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計劃完成將於明年正式運行、名為「天宮」的太空站在軌建造。而同月下旬,美國太空總署署長比利・納爾遜(Bill Nelson)出席眾議院聽證會時,除要求增加對其部門的資源撥款外,亦提出將〈沃爾夫條款〉永久化。
中東/中亞 出版刊物 國際秩序
【明報特約】中亞五國獨立30年 如何擺脫「前蘇聯國家」刻板印象?
蘇聯解體前,經歷漫長垂死掙扎,加盟國相繼退出,有些嘗試力挽狂瀾。對依賴蘇聯的加盟國來說,一時難以接受「被獨立」。直到1991年「八月政變」,成為蘇聯解體最後一根稻草。當時,除了吉爾吉斯首任總統阿卡耶夫(Askar Akayev)高調反對政變,中亞國家領袖皆保持沉默,心底盼望政變成功。可是政變失敗,中亞五國只能脫離母體獨立。1991年12月,《白拉維沙協議》(又譯《別洛韋日協議》,Belovezh Accords)塵埃落定,哈薩克成為退出蘇聯的最後一國。
出版刊物 國際秩序 宏觀政經
莫德納疫苗專利權排除政府合作團隊 外界質疑過橋抽板自私自利勢掀訴訟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10 日報道,疫苗生產商莫德納(Moderna)今年 7 月向美國專利及商標局(PTO)遞交文件時,未有把合作夥伴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的三名研究人員列入「主要貢獻者」,意味後者不被莫德納認定為共同發明人。若然莫德納拒絕把部份研發功勞歸於華府,美國政府將不能享用專利權之便,把有關疫苗加快配給有需要的發展中國家、甚至開放疫苗技術讓第三方自行量產。國家衛生研究院總監表明不會在專利問題上讓步,誓言會採取法律行動討回公道。
出版刊物 南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菲律賓選舉上演杜特爾特家族“内戰” 現總統暗示女兒共同參選的「獨裁者之子」馬可仕是癮君子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的女兒薩拉-杜特爾特(Sara Duterte)於13日投下震撼彈,宣布她將在2022年5月的選舉中競選國家副總統,並表示她將會與民調排第二的「獨裁者之子」小費迪南德·馬可仕 (Bongbong Marcos)合組選舉拍檔。此一消息震驚整個菲律賓,因薩拉的出選被視為是延續父親杜特爾特的管治,是父親的接班人,而且薩拉本人一直高踞民調第一,無論其父親抑或民眾都不理解為何她選擇委身於副總統這一個位置。杜特爾特後來接受訪問時亦狠批女兒薩拉事前完全沒有與他商討,更在幾日後公開暗示「獨裁者之子」馬可仕是癮君子,再為菲律賓政壇投下一粒震撼彈。
出版刊物 國際秩序 東亞 東盟
【轉角國際特約】亞細亞的暴虐孤兒:緬甸遭遇「東協減一」暴政放逐令?
10月28日,第38和39屆的東協峰會和相關會議正式落幕。先有新冠疫情及相應經濟問題困擾,後有突如其來的緬甸軍事政變、以及美英澳突組安全協議「AUKUS」等問題夾攻,東協主席國汶萊隨著峰會的布幕落下,終於把這個燙手山芋丟走,由柬埔寨正式接捧。柬埔寨總理洪森在東協峰會閉幕發言時如此說,「目前我們正處於一個『東協減1』的狀態,這不是東協的責任,卻是緬甸自己一手造成的。」
出版刊物 北美 國際秩序 東亞
全球供應鏈危機持續 拜登刊億元法案無助中短期供應鏈重組
美國的供應鏈危機持續加劇,即時先前拜登政府已經宣佈下令美國國內所有港口必須24/7運作,以補美國本土需要,但是情況仍然無補於事,有見及此,拜登政府在11月9日公佈最新應對方案,計劃提出一系列緊急運輸舒緩措施,包括提高交通部(Department for transportation)所提供港口建設資助的申請彈性,首先會將4億美元的資助金額提早發放予位於喬治亞州(Georgia)的薩凡納港 (Port of Savannah),並在未來45天內開始製造計劃,此外,拜登政府已決定另外撥款40億美元予美國陸軍工兵部隊(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construction)加快建造過程。港口提升政策亦是拜登此次的重心之一,白宮打算在90天內利用34億美元偵察現有港口的設施,如有發現任何耗損,便會即時撥款推動港口改善或擴建。除此之外,拜登更設有4.75億美元公開競爭資助,留待各個港口在兩黨通過法案後申請應急。
出版刊物 國際秩序 環境保護
COP26 添尾彩:中美罕有發表氣候行動聯合宣言,唯政治姿態大於實際
正在英國格拉斯哥 2021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閉幕前一刻,中國與美國這兩個最大的温室氣體排放國,於 10 日打破外界預期地罕有發表了《中美關於在 21 世紀 20 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共同強調以實現 2015 年《巴黎協定》設下的本世紀末全球升温 1.5 度為目標,承諾建立規管溫室氣體的明確框架與環境標準、加強潔淨能源轉型、提倡產業脫碳與電氣化、打擊非法森林砍伐活動、發展綠能與再生的循環經濟、減少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並且將就各自的減排計劃的進展彼此交流資訊與共議解決方案。
中東/中亞 出版刊物 南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轉角國際特約】國家為何一再失敗?黎巴嫩斷油、毒梟與內戰的「三重危機」
黎巴嫩公共財政債台高築、物價飛騰、大量平民生活在極度貧窮的狀況,早已不是甚麼秘密。去年貝魯特大爆炸慘劇,令這個本已千瘡百孔的國度更為瘡痍滿目。時至今日,黎巴嫩重建未有寸進不在話下,更先後爆發全國大停電和貝魯特街頭槍戰。雖然兩件事並無直接的因果關係,但它們實際上均與黎巴嫩真主黨把教派利益凌駕國家利益有莫大的關係。 黎巴嫩局勢長期不穩,也與中東地緣政治博弈有關。在美國減少軍事介入中東的大格局下,真主黨未來或會更有恃無恐擴張在黎巴嫩國內外的影響力,但在這個情況下,黎巴嫩距離全面沉淪已相差不遠矣。
出版刊物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亞
蔡英文打破 40 年禁忌首認美軍在臺:華府趨向「戰略清晰」對中國有何牽制?
臺灣總統蔡英文上週三(28 日)於播出的「美國有線新聞網」(CNN)中首次實證已盛傳一段時間的美軍「存在」協助臺軍訓練之消息,並明言對美國協防臺灣有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