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DN轉角國際特約】消滅獨裁多少錢?歐美「全集中制裁」俄國的三重困局
極度理想主義的想法,是西方透過全球自由貿易和強硬制裁的方式軟硬兼施,使獨裁政權逐漸走向式微。然而,全球自由貿易亦導致西方在經貿和能源上有愈趨倚賴數個獨裁政權的跡象,導致同步強硬制裁它們面臨諸多掣肘。具體而言,當初西方國家強硬制裁伊朗只是建基於它們和俄國的關係仍未惡化至今天的地步。如今伊朗的政局發展愈趨極權化,西方卻需考慮解除對它的制裁,遑論在人權問題上向沙烏地強硬表態。
事已至此,西方短期內要同時強硬對付俄國、伊朗和沙烏地無疑是天方夜譚。事實上,歷史經驗也不止一次告訴我們,把獨裁政權盡數殲滅是異想天開的事。

【明報特約】俄烏戰形勢未明 土耳其平衡外交受考驗
土國對烏方的支持一直是姿態多於實際,例如其反對俄方吞併克里米亞的形式僅限於口頭譴責;此外,土國在俄方向烏發動戰爭後數天才封鎖黑海,俄方對此已有足夠時間應對。尤有甚者,土國不僅拒絕跟隨西方制裁俄方,更在歐洲最主要的人權組織「歐洲委員會」(Council of Europe)表決通過開除俄方會籍中投下棄權票,土國官方解釋是制裁俄方只會幫倒忙。

【明報特約】中東兩大國借俄烏戰爭展示自主外交定位 力爭擺脫美國影響力
俄烏戰爭勝負尚未可知,但即使俄羅斯最後敗走並引致普京下台,對沙阿兩國來說,俄羅斯已經在兩國押上了利益,不論結果如何也必定是最終贏家。這不代表兩國將會離棄美國(只要石油美元和伊朗仍然存在,兩國也沒有這個能力),但當土耳其成為了「北約孤狼」,以色列得到《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加持後開展外交新一頁,沙阿兩國也不過是借俄烏戰爭,進一步爭取更多自主權。

【UDN轉角國際特約】流血不等於門票:歐盟為何無法加速「烏克蘭入歐」?
「加入歐盟」與「烏克蘭成為北約盟國」或「加強與歐盟的防衛合作」,有著截然不同的政治意味,加上歐盟現存有關審批成員國準則的複雜性和地緣政治考量,絕對不能在此刻妄下定論,指出烏克蘭將會馬上成為歐盟成員國之一。

【聯合早報特約】俄烏戰爭的經濟代價:俄羅斯全面戰爭下的經濟危機
同時歐盟、美國甚至日本等等都跟隨著提出懲罰性經濟制裁,從能源交易及交易上實施一連串禁令,力度可謂是歷史性地強。然而俄羅斯經歷14年吞併克里米亞後亦逐漸適應經濟制裁,甚或乎仍留有後手應對。西方的制裁案是否真的如預料有效? 面對戰況的繼續拖延,俄羅斯本身已經轉為疲弱的經濟是否能應付戰況所帶來的危機?

【UDN 轉角國際特約】烏克蘭血饅頭:中國印度能從俄軍侵略觀望什麼好處?
印度去年剛剛才加入了以美國為首的「四方安全對話」(後簡稱QUAD),爲什麽卻仍然在俄烏戰爭中堅持中立,與此同時,為何明眼人都知道中俄向來友好、但中國卻要在國際上仍希望保持中立呢?

【換日綫特約】全球制裁、供應鏈斷、輸出通膨——俄烏戰事引爆「金融核彈」,中亞國家唇亡齒寒
俄羅斯突向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演變成一場全面侵略戰爭。「黑天鵝」地緣政治危機令不少原本認為不會爆發戰爭的觀察家們跌破眼鏡。除了生靈塗炭的槍林彈雨畫面,俄烏戰事亦衍生出一場無硝煙的經濟戰爭——全球多國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制裁。摩根大通(JPMorgan)早前預測,俄羅斯第二季度將面臨 35% 的經濟衰退。以上經濟惡性循環,影響無遠弗屆,對作為前蘇聯加盟國的中亞國家的經濟傷害十分巨大,因為他們都與俄羅斯有深厚的經濟聯繫——包括貨幣穩定,外匯收入以及對外貿易三大範疇。

[明報特約] 馬克龍居中策應調解烏克蘭危機 功過參半但整體戰略受國人支持
烏克蘭危機中,雖然馬克龍在與普京單方面斡旋及對北約的態度上受到歐洲盟友質疑,但是整體而言,歐洲在面對自1945年來最重大戰爭危機之際,法國對於歐洲共同防衛的實質承諾,奠定法國在未來歐盟整合的決定性地位。

【聯合早報特約】 土耳其內外交困 埃爾多安難安枕
土耳其可能已經到了不僅需要更全面調整國內政策,還需要外錨輔助穩住國家經濟的地步 。雖然資本管制可以成為其中一個選項,但土耳其以對外開放投資和貿易作為招徠,一旦採取這種措施會對自己造成結構性和聲譽上的損害 。

【明報特約】歐美經濟制裁克里姆林僅第一步 然直接軍事干預恐引發全歐戰事
歐洲面對的除了前蘇聯鐵幕惡靈,更要直面90年代波巴爾幹地區混戰的陰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