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特約】中國又贏?歐中全面投資協議的另一層解讀
由於協議文本最後須得到歐洲議會這個對人權、自由及民主價值外交異常執著的歐盟立法機關通過,假如協議最終觸礁責任也不在己方,甚至可成為下一輪談判討價還價的籌碼。因此,再多的媒體反對及美國壓力也換不來協議告吹,而歐盟在這個美國政權交接期成功換來一份歐中協議,也直接向美國及世界表明,歐盟的「戰略自主」可不是說了就算。
【尹子軒/陳希彤】聯合國預計未來人口持續增長,預計大約2027年,印度可能會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增長下怎樣可以兌現到人口紅利?有國家的出生率下降,亦有國家預計會出現嬰兒潮,婦女的生育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還是與政府的政策掛勾?
雖然摩洛哥是阿拉伯國家,但多年來與以色列私下的關係不俗,所以當蘇丹成為第三個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後,有不少分析都認為摩洛哥很快會成為接下來與以色列建交的阿位伯國家。特朗普亦很希望在離任前建立標誌性的外交功績。若他在任內成功推動多些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或可形成骨牌效應。不過,特朗普推動以色列與摩洛哥建交的過程相當急就章,特朗普為左促成摩洛哥同以色列建交,不惜犧牲西撒哈拉的自決權,這令北非的局勢更不穩定。此外,在摩洛哥與以色列建交後,北非另一個阿拉伯國家突尼斯隨即表明沒有興趣與以色列建交,可見短期內要出現以阿關係正常化的骨牌效應有不少阻力。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早前接受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十萬八千里》訪問。
【尹子軒】2020年,在疫情蔓延下的聖誕,世界各地的人們是怎樣度過?另外,對於英國脫歐協議中的「讓步」,英國國會及歐洲議會的態度如何?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早前接受 RTHK 香港電台 節目《十萬八千里》訪問。
【尹子軒】歐盟與英國早前就脫歐貿易協議展開談判,但雙方遲遲未有共識,無協議脫歐或成最終結果?
作者認為歐盟各國現正處於過於安逸的狀態,潛在發生的黑天鵝事件可能會令網絡安全受到威脅,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例如新型冠狀病毒的大規模傳染,都會增加網絡安全設備的相關需求。再者,在「Global Risks Report 2019」中的安全風險指數顯示,各國可能忽視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對於現時處境過份樂觀,造成安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