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綫特約】當AI遇上戰略核武
當軍事AI漸趨依賴科技的同時,亦意味著將有更多遭受如黑客、恐怖分子未經援權使用的安全危機。試想像如若震網病毒攻擊的不是伊朗核設施,而是核武擁有國的指揮控制中心會有怎樣的後果,大概就不難理解此等 AI應用的潛在危機。
當軍事AI漸趨依賴科技的同時,亦意味著將有更多遭受如黑客、恐怖分子未經援權使用的安全危機。試想像如若震網病毒攻擊的不是伊朗核設施,而是核武擁有國的指揮控制中心會有怎樣的後果,大概就不難理解此等 AI應用的潛在危機。
事實上,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那刻起,各國距離第三次世界大戰已是邁進了一大步。而普丁的這個決定,可說是讓世界走向繼冷戰後關乎人類存亡的最大核武危機。
從普丁未有真正揮軍,便通過外交部發言指「散播戰爭謠言的西方被(俄羅斯)一槍未發地羞辱和摧毀」,並且撤回部分兵力主動為事件降溫可見,俄羅斯這一次不過是普丁多年來以混合網路攻擊、軍事威脅、能源供應操控等手段「對西方訛詐」的升級翻版——
但這一次似乎對於西方並不管用。然而普丁在冬奧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簽署了能源合作協議之後,俄羅斯又獲得了一個新的「命運共同體」對象…
這次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活動,如果成了虛張聲勢的啞火,可能會對普丁在國内的聲勢造成影響,但若沒有造成根本性動搖的話,普丁的謀算到底值不值得?而西方以美國和北約為首的外交斡旋,又能否算得上「成功」?
當美國在過去10年逐漸把外交戰略重心移師印太地區,對抗中國崛起,同期俄羅斯則積極恢復前蘇聯時期的影響力,藉不同規模的軍事行動(派兵援助格魯吉亞北部的親俄地區、吞併克里米亞和軍事支援烏東親俄州份、協助敘利亞政府軍對抗伊斯蘭國和反對派武裝分子、助哈薩克平亂)達至目標。當美國與中國在全球政經領域激烈搶奪話語權,不惜使台灣海峽軍事衝突風險不斷增加,俄羅斯不斷「凍結」烏克蘭危機,以及把握天掉下來的軍事介入哈薩克良機,正好用以宣示俄國在蘇聯解體30年後重新站起,世界已重返基辛格「聯中抗蘇」及毛澤東「聯美抗蘇」前,美俄中三國主導的二戰後大國政治局面。
本刊研究員湯鈞佑早前接受台灣信傳媒訪問。
【湯鈞佑】目前看到俄中關係的表象,多是中國需要俄國當國際盟友,所以用金錢外交的方式買來的,好似「俄中天然氣採購合約」,就是中國以超出付了很多金錢。湯鈞佑因此強調:「儘管俄國從中國獲得了很多好處,但該出賣中國時,也是絕對不會手軟!」
本刊研究員李紫楓早前接受捷克電視台 Česká televize 節目 Události 訪問。
【李紫楓】美國早前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與區內盟友在南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此集將會就中美兩國在南海的緊張局勢及相關議題發表意見。
大眾對「烏克蘭危機」一詞的印象,大概就只會引申到克里米亞,卻不會聯想到其他烏克蘭東南部地區(如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相關問題。因此,在探討如何解決烏克蘭危機前,必先清楚釐清「烏克蘭危機」所指的究竟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