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亞

AUKUS:不止潛艇軍售,是西方印太戰略聯盟再定義

美國、英國、澳洲未來可拓展的,不管是在尖端技術的合作交流,還是於太平洋的聯合作戰行動,亦只會比QUAD來得廣泛而深遠。可以說,單單從澳洲背棄與法國柴油混能潛艇交易的角度去看此盟約的話,不過是管中窺豹,只知一二而已。

 

 

2021915日,美國、英國與澳洲驀然宣布組成針對印太地區安全的新戰略聯盟AUKUS,為一直被蒙在鼓裡的其他美國盟友,特別是五眼以及北約成員們投下這枚影響全球外交及國防政策的震撼彈。過去數天鋪天蓋地的分析報導、支持與指責再多,AUKUS聯盟一事卻是已成定局,並將為廿一世紀的聯盟合作與戰略佈局重新定義。

 

AUKUS——全名為印太地區安全同盟關係,而這三眼的聯盟於未來戰略佈局,可說是比QUAD更有象徵和實際意義的存在。因為以美國為首,聯同日本、澳洲和印度為軸心的新軍事聯盟QUAD,雖說是以北約為藍圖建造,卻是僅為雛形,與本來就是五眼聯盟成員、有超過七十年合作經驗的美英澳三國新組成的AUKUS於層次上有根本的分別。五眼聯盟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五國間機密情報的共享系統經已成熟,而AUKUS就是建築於擁有這樣鞏固根基的情報聯盟架構之上。可想而知的是,三眼(美國、英國、澳洲)未來可拓展的,不管是在尖端技術的合作交流,還是於太平洋的聯合作戰行動,亦只會比QUAD來得廣泛而深遠。可以說,單單從澳洲背棄與法國柴油混能潛艇交易的角度去看此盟約的話,不過是管中窺豹,只知一二而已。

 

核動力潛艇——針對東海、南海的戰略部署

美式的維珍尼亞級核動力潛艇。(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如果說AUKUS協定的核心是針對加强澳洲印太平洋的部署,首要的合作成果當然是美英將向澳洲授以的核潛艇技術。新的澳洲核潛艇估計將以美式的維珍尼亞級核動力潛艇(Virginia-class submarine)或是英式的機敏級核潛艦 Astute class)為藍本建造,比澳洲原來計劃與法國所協造的柴電潛艇,無論於性能還是戰略意義均是有著天壤之別。核動能潛艇最大的優勢在於其續航力,例如維珍尼亞級核動力潛艇一般使用的是高濃度鈾(Highly Enriched Uranium, HEU),以核反應堆為動能,航速超過 25 節(Knots),如非人員更替、補及或維修等,更有於深海潛行三十年之能。換句話來說,往後的澳洲皇家海軍就不用像柴電潛艇那樣上水「呼吸」(operation “snorting”)便能直達東海、南海至乎台海危地,必要時實行集體防禦支援美軍的行動。這是其一。其二,核潛艇的有效載荷(Payload)亦遠比柴電潛艇的多,也就是說能盛載更多種類以及數量的導彈以供不同情況的作戰之用。再以維珍尼亞核潛艇為例——基本配備為12枝垂直發射系統導管(vertical missile launch tubes)以及4533毫米的魚雷導管Torpedo Tubes),其垂直發射系統更一次可發射16枚戰斧巡戈導彈(Tomahawk submarine-launched cruise missile, SLCM

 

可想而知的是,核潛艇於印太地區的應用,是尤為針對北京近年軍事實力的擴張——13年於南沙人工島嶼以及在其之上飛機跑道、彈藥碉堡至乎導彈發射井的建造、新型雷達及通訊系統、東風-21DDF-21D)和東風-26DF-26)等中程、遠程彈道飛彈——均大為增加中國於東海及南海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的能力。故如若台海問題、南海爭議真的演變為軍事衝突,核潛艇不管是續航力還是有效載荷的技術,亦將是抗衡北京A2/AD以及彈道導彈部署的關鍵——長期隱蔽運行的續航力大幅降低了被先發制人打擊(Pre-emptive strike)的可能,而從深海實行較遠距離打擊的戰斧導彈則能瞄准機堡、導彈護衛艦(如054A),綜合登陸艦(如071型)至乎航空母艦(如遼寧號或山東號)。加上核潛艇本來就適用於各種反潛作戰(Anti-submarine warfare)與情報蒐集的行動。從戰略的角度而言,於三國新安全聯盟均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因為當澳洲獲得英美的敏感技術、成功研製核潛艇、並將之投入應用之時,也就意味著太平洋中能迅速反應,並予以盟軍支援的就不只一直都在的美國第七艦隊,還有澳洲皇家海軍。如此一來,將對整個印太局勢可說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尖端科技之共享——安全聯盟再定義

華盛頓自1958年〈美英共同防禦協定〉予倫敦輸出尖端武器。(圖片來源: Unsplash)

在美國撤出阿富汗引發各種對華盛頓於亞太延伸威攝力的質疑後,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席ABC新聞專訪回應疑美論,並一度將台灣與擁有第五條集體防禦的北約比擬,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亦曾將台灣與以色列並列。而在這個時間點,更是宣佈與英國、澳洲組成新安全聯盟,不難看出美國在接下來的戰略佈局將集中於印太地區,且應對北京更是華盛頓首要任務。

 

是次核潛艇的推進技術的分享是華盛頓自1958年〈美英共同防禦協定〉(US–UK Mutual Defense Agreement)予倫敦後的首次,且非是對坎培拉的直接軍售,而是尖端戰略武器能力輸出。即將成為首個獲得核潛艇技術的非核武擁有國的澳洲,除了上述提及的戰斧導彈外,還有聯合空對地遙攻飛彈(Joint Air-to-surface standoff missile, JASSM)、遠程反艦飛彈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 LRASM),還有高超音速導彈(Hypersonic missile。更值得注意的是,高超音速武器為極尖端戰略武器系統,現時沒有任何防禦系統能夠攔截,目前亦僅為中美俄三國所擁之技術。而美國決意與英國、澳洲分享此尖端科技,是否等同燃起現代戰爭軍備競賽的另一起點雖尚是未知,卻足以顯示華盛頓至乎倫敦之戰略軸心的轉移,亦意味著未來或有將此等關鍵技術延伸至QUAD或是其他傳統盟友,如日本、南韓等的可能。

 

新型戰略武器之外,其他尖端科技如人工智能、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和網絡安全等信息與技術的共享亦是AUKUS聯盟的一大重點。誠然,針對印太地區安全的AUKUS,不再只限於傳統戰爭領域的協作,還是為現代戰爭——混合戰——特別是非常規戰爭、資訊戰、太空戰以及高科技戰爭鋪路。若三眼能夠切實的增加資訊情報的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並為彼此實現最大的軍事現代化,於未來混合戰爭(Hybrid Warfare)中將起關鍵性作用,屆時無論於制衡北京或是任何亞太至乎印太的威權主義國家亦有一定的影響力。

 

 

未來

印太地區各國關係錯綜複雜的糾纏只會有增無減。(圖片來源: Unsplash)

面對嶄新的印太地區安全同盟關係,中國外交部則指責三眼還抱有「陳舊的冷戰零和思維和狹隘的地緣政治觀念」,聯盟「嚴重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然而北京強烈反對的嚴正言辭下,或許反映到中國漸漸意識到,即便在自己戰狼外交與一帶一路的威迫利誘下,在亞太地區的所謂盟友也是沒想像中的多和堅實,而這點卻正是美國沿後冷戰時期延續的優勢。故北京的策略估計亦不外乎合縱連橫,然後再圖逐個擊破。當然在政治利益、經濟民生以及最重要的,意識形態的同與不同之間,2021年的今天此計成效如何,將是存疑。

 

在可見的將來,印太地區各國關係錯綜複雜的糾纏只會有增無減。孰好孰壞,卻是全憑從何國視野出發。不錯,AUKUS惹來巴黎說「被背後捅了一刀」的莫大不滿。然而AUKUS的價值實在是在單純軍售之上,目前來看,堪培拉處理方式雖然有爭議,可無法否定的卻是,和美國方面軍武技術和策略聯盟的確立極具歷史性戰略意義,而在未來數年於印太地區更有串聯起QUAD作用之能。

 

(作者 李紫楓)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阿富汗區域勢力失衡——塔利班上台如何逼大家走出舒適圈?

沒有清晰願景的阿富汗就沒有和平 Afghanistan: No Peace without a Clear Vision

阿富汗重演的西貢淪陷:世界如何面對「進擊的塔利班」?

塔利班公佈「新政府內閣名單」:20 年後奪回政權 ,神學士如何「再進化」?

阿富汗扶不起?「阿斗」的難關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https://liker.land/glocal_hk/civic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