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特約】美國黑人音樂的百年控訴
流行音樂史,就如其他範疇的歷史,都戴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和軌跡。音樂類型之間的關係和其歷史含蘊實在罄竹難書。流行音樂的角色在於同時反映並加深對現況的認知,從而推動實際的改變。近年突出的例子有Childish Gambino 的This is America (2018)。但改變始終始於人,並非一首歌。
武漢肺炎疫情重挫國際之間互信,各國自身難保,國際合作險成瓶頸。有見及此,Modern Diplomacy兩位作者編著文章,敦促聯合國安理會肩負起重整國際秩序的重任,使國際秩序於疫後重回正軌。
然而,隨著中美兩國就著肺炎源頭針鋒相對白熱化,Tran 在文末表達了對此憂慮,恐怕長遠來說,這種惡性競爭的局面會威脅到全球公共衛生的應對、增加人類的安全風險,更或有損東盟內部的團結,令之難以再於兩大國之間左右逢源。
與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合作推出的Podcast系列的第七集將講述為何二十世紀初曾是世界前十經濟大國的阿根廷,到這個世紀會徹底落後於澳洲、加拿大等同樣以出口主導的國家,並分析佩隆主義如何成為今日阿根廷經濟的毒瘤。
到底是什麼樣的政治理念,令佩隆主義到今天都還稱霸阿根廷政壇,卻在其他地方默默無名?本集由The Glocal 團隊為大家娓娓道來。
本刊副總編輯尹子軒早前早前接受 The Europeans 訪問。
【尹子軒】美中兩國之間的角力日趨頻繁,有人說全球已進入「新冷戰」的年代,歐盟是否需要為此而歸邊?還是能夠在大國之間獨當一面?
今個月的全球政經每月精讀系列,和平時一樣我們挑選了The Economist、Financial Times、Foreign Affairs等各大主流政治經濟媒體的精選文章,以簡介形式與各位讀者分享。
本月的文章精讀主題是武漢肺炎如何衝擊各國社會與經濟及南海局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