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東亞

蔡英文打破 40 年禁忌首認美軍在臺:華府趨向「戰略清晰」對中國有何牽制?

臺灣總統蔡英文上週三(28 日)於播出的「美國有線新聞網」(CNN)中首次實證已盛傳一段時間的美軍「存在」協助臺軍訓練之消息,並明言對美國協防臺灣有所信心。

 

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1 日受訪時「再次」承諾會捍衛臺灣後,臺灣總統蔡英文上週三(28 日)於播出的「美國有線新聞網」(CNN)中首次實證已盛傳一段時間的美軍「存在」協助臺軍訓練之消息,並明言對美國協防臺灣有所信心,堅持「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這是自 1979 年華府在外交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繼而全面從臺灣撤走駐軍後,愈 40 年來首位臺灣領袖確認有現役美軍在臺,為中美臺關係、乃至整個世界投下了震撼彈,教人質疑美國對「一中政策」的立場和長期對臺「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的方針會否生變;言論惹起北京強烈反彈,中國外交部譴責「美國在台灣海峽大秀肌肉挑釁攪局」,警告這是以「切香腸」(salami slicing)(編按:意指透過不斷製造一些動作和舉措,最終換來巨大的戰略成果)方式「向臺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

 

有關美軍「駐臺」的消息,這兩年來已在國際社會中不脛而走。最先是去年初由美國軍方發佈並迅速刪除的一段影片,顯示「美軍特種部隊」在臺灣訓練士兵,掀起了各界的猜疑唯美臺均一直諱莫如深。在今年 10 月《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nal)刊出了獨家報道,不具名地援引著華府官員證實有美軍在臺協助訓練,並指此舉是對北京多年來愈趨高調的軍事集結和近期對臺灣威脅有所升級的回應,不過這論調隨後被一位匿名的臺灣知情人士糾正,表示美臺軍事合作並非因應臺海局勢而進行,而是「定期培訓」、性質也非「軍事計劃」。就在蔡英文專訪「出街」前 3 天(25 日),美國雜誌《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進一步披露了在臺「美軍特種部隊」的細節,指出被秘密部署的是被稱為「綠扁帽」(Green Berets)的陸軍特種部隊成員,訓練活動似乎以陸上防衛為主、旨在加強臺軍在本土上抗敵的堅韌性。

 

果不其然,總統蔡英文隨後就在專訪中坦言「有(美國)軍事訓練人員(在臺)存在」(presence of military trainers),唯厘清「數目不是大家想的那樣多」。臺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蘇紫雲博士對 BBC 分析指,有關的公開說法「應先與美方取得默契」,一方面適切地運用美軍作臺灣安全的槓桿,同時避開使用「residence 或 station 等『美軍駐防』的正式軍事辭彙」,臺灣國防部長邱國正同日在立法院也表示,美軍「是協助沒錯,是有部分人抵臺,但沒有部隊進駐。而他們(美軍)要來協訓,當然會住在這裏,是個交流的範疇,」顯得有意把這則消息的敏感度減至最低,將之定義成不過是加強臺灣自我保衛能力的其中一環,與美國《臺灣關係法》中向提供臺灣防衛性武器等條文原理上沒有牴觸。為了不讓臺海局勢因「美軍在臺」而升温,臺北同時保持開放對話的大門,蔡英文在專訪中強調,若然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願意的話,「會與他坐下來談,避免誤判。」

 

作為軍事強國領導人的習近平要跟區區「小島省長」面對面會晤,在一向兩岸實力懸殊的結構下根本沒有這必要性;然而到了今天,臺灣明確打出「美國牌」,借此跟北京叫板並主動提出「峰會」要求,北京自然只會更抗拒正式會面,免得讓臺北贏得跟她「平起平坐」的鎂光燈機會。苦惱的是,排除了對話的可能,北京只是進一步陷入兩難窘境:軍事攻臺愈來愈有可能受到美國出兵牽制,說不好會觸發亞洲大戰;但不採取武力變相就等同向美國和臺灣屈服,有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說到底,北京除了繼續派出軍機和船艦擾臺,很難「兌現」早前誇誇其談「美國軍艦抵達臺灣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之時」的承諾,畢竟美國總統拜登率先在 8 月阿富汗撤兵混亂後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質疑對盟友的保障時,曾揚言美軍將會防衛臺灣,被外界解讀由奉行 40 多年的對臺「戰略模糊」取態轉向「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務求阻嚇愈趨凌厲的北京干預。正正在今次 CNN 發放蔡英文總統的專訪前一週,拜登在 CNN 節目上回應「如果中國攻擊臺灣,美國會不會捍衛臺灣?」問題時,就兩度應聲說「對,我們有這樣的承諾。」即便前後兩次回應均隨即受到白宮發言人澄清「美國長久對臺的戰略方針不變」,但這樣「此地無銀」的真正信息大家也是聽得明白的。相信在華府面臨中國迎頭挑戰的「新時代」,致力游走於傳統上的「戰略模糊」和建設性「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之間、並重拾盟友的信任,將成為未來印太外交的政策主調。而事實上自上週起,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華自強(Rick Waters)指稱中國「誤用、濫用」聯合國 2758 有關「一中原則」的決議案、然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又公開提議應該把臺灣納入聯合國體系,凡此種種均折射出美國「以臺制華」的方針將會轉趨明顯 —— 而中國的臺面選項恐怕卻是愈來愈少了。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吉爾吉斯總統扎帕羅夫:如何從右翼民粹回歸現實外交?

「美國故事巨擘」的殞落:首位黑人國務卿鮑威爾一生瑕不掩瑜

古今中外宴會

美國與多國聯合展開會議應對勒索軟件攻擊防範中俄

公共財政為何概念?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https://liker.land/glocal_hk/civic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