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攻的破壞力絕對不亞於傳統戰爭,它既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如入侵銀行系統)、也能構成生命安全的威脅(如攻擊電網或醫療機構),甚至可以充當傳統戰爭的「前哨戰」—— 通過網攻癱瘓敵方的通訊和軍事設備,在再派出地面部隊進攻⋯⋯ 如何避免俄國向烏克蘭發動這般「混合戰」,相信正是西方國家的真正憂慮所在。
時值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面邊境逐步集結 17 萬大軍、盛傳準備入侵後者之際,《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上週一(20日)報道莫斯科對基輔的第一波攻擊,很可能不是明刀明槍,而是發動難以偵測、法律後果不清、針對關鍵基礎設施或重要政府機關的「互聯網戰爭」。美英的情報顯示有關擔憂屬實,兩國知情人士向《紐時》透露已分別派出網絡專家趕赴烏克蘭協防潛在的大規模網絡攻擊,唯實際技術人員數目和部署方案卻未獲公開;分析指,普京(Vladimir Putin)有機會選定在東正教聖誕節後(即明年一月首週後期)採取網絡行動來「試水温」,甚至作為實體軍事侵略的前哨戰,務求逼使親西方的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政府倒臺。
對於普京近月不斷向烏國邊境增兵,目前已累積囤駐了逾 13 萬軍力,即便北約、七國集團(G7)外長會、歐盟先後發表聯合聲明嚴辭譴責,克宮對此表面上還是無動於衷,7 日舉行的俄美視象峰會亦未有為俄國-西方關係取得實際進展。然而,這並非表示普京將無後顧之憂地入侵烏克蘭,畢竟西方大國業已在俄烏衝突上顯示出跟基輔站在同一陣線的團結立場 —— 假若克宮執意揮軍,必須承受連接德國和俄羅斯的「北溪二號天然氣輸氣管系統」被勒令停運、以至被剔除在支援俄國近 9 成金融交易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Telecommunication,SWIFT)外,這將對俄國經濟構成災難性打擊。故此,美國情報機關依然研判著普京尚未為「吞併烏克蘭」行動作終極決定,暫且還是靜觀其變。不過,就在環球聚焦在俄國實體軍事部署之時,《紐約時報》和《國會山報》(The Hill)已援引多個消息渠道證實華府對克宮發動網攻的蠢蠢欲動起著了戒心。多於一名不願具名的的美國官員受《紐時》採訪時,坦承俄國對世界各地、尤其西方社會的網絡攻擊從無休止 —— 即便在國際輿論正熾熱地討論普京何時出兵攻打烏克蘭之時也如此 —— 只不過,近期俄國對外的非法網絡活動錄得較早前更頻密。他們表示網戰已成為了白宮、中央情報局(C.I.A.)、國家安全局、美國網絡司令部關注的優先議題,而華府和倫敦已派出「網絡小組」遠赴烏國境內執行防範任務、並正考慮需否動用美國網戰司令部的資源作更強力部署,唯各人拒絕補充細節,因為有關資訊被白宮列為「機密」性質。總統拜登(Joe Biden)同樣沒有評論相關行動,僅在一份聲明中重申:「我們(美國政府)長久以來支援著烏克蘭的努力去加強網絡防衛的能力和韌性」。英國也就事件不予置評,只表示其和盟國對基輔的支持全屬防禦目的。
西方社會對於普京可能採取網絡攻擊癱瘓烏克蘭政府的套路不會感到意外,因為俄國過去一直都被指利用跟克宮有連繫的駭客組織發動「國家級網戰」,向外國的電網、金融機構、政府機關等關鍵基礎設施下手,例如 2015 年冬天就接連遙距關閉了烏國多座發電廠,導致數以十萬平民捱凍;2016 年更重施故伎,直接「進逼」中斷了首都基輔外圍的電力供應,除了充滿挑釁意味,也一再證明了俄國擁有巨大的網攻實力;2017 年,適逢烏國「憲法日」前夕,俄羅斯駭客集團就向前者的銀行、報社、關鍵企業的電腦發放了一種名為 NotPetya 的網絡病毒,最終波及全世界,寫下了網絡攻擊史上最具破壞力的其中一章。歐美對於俄國發動「爐火純青」的網戰雖不感陌生,但恐怕要有效應對卻比傳統戰爭更加棘手,正如「保衛民主基金」(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網絡與技術創新中心總監 Mark Montgomery 向《國會山報》分析時所說:「(反擊能力)在網絡空間內將會是一個大問題,因為當一個國家利用巡航導彈襲擊另一國家時,我們小時內就能確認源頭;但換轉成網絡攻擊,不要說以分鐘或小時計,我們普遍須要數星期或數月來追踪。」在戰略上而言,時間差距往往斷定了反擊、甚至嚇阻的能力,這使網戰的受敵一方面臨很大制肋;何況,另一是法律問題:駭客技術通常比常規武器(如巡航飛彈、坦克大砲等)具「通用性」(非由政府/國家壟斷),也就是說首先在網絡特性上「溯源」本已不易,找到了源頭絕大多數也只會是「私人」駭客組織所為 —— 儘管他們跟政府關係可能千絲萬褸、也極可能受官方指示 —— 在法律上要確認政府的責任就顯得相當困難,這正正克宮歷年多番否認進行網攻的「灰色地帶」;西方社會在國際法依然對「網絡攻擊如何構成戰爭」的空白界定未有一致共識,導致俄國幾乎每次的網攻行為都能安然脫身、未受嚴厲制裁。儘管如此,網攻的破壞力絕對不亞於傳統戰爭,它既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如入侵銀行系統)、也能構成生命安全的威脅(如攻擊電網或醫療機構),甚至可以充當傳統戰爭的「前哨戰」—— 通過網攻癱瘓敵方的通訊和軍事設備,在再派出地面部隊進攻⋯⋯ 如何避免俄國向烏克蘭發動這般「混合戰」,相信正是西方國家的真正憂慮所在。
延伸閱讀:
U.S. and Britain Help Ukraine Prepare for Potential Russian Cyberassault – The New York Times
US concerns grow over potential Russian cyber targeting of Ukraine amid troop buildup | TheHill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美國晶片零件製造商Entegris 將倍增台灣投資達五億美元 證美台政經命運緊密連結無可避免
如你對本文章有任何看法或有其他國際政治經濟學題目想與我們團隊探討,歡迎電郵至 editor@theglocalhk.com!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https://liker.land/glocal_hk/ci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