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緬甸政變,中國選擇支持軍政府可以說是無可奈何的賭博:說到底,中國最希望緬甸能夠維持和平穩定的局面,才有利各項投資計劃的進行,而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接受訪問多番強調現時狀況「絕對並非中國希望見到的」,絕非客套説話。突如其來的政變其實反而令到中國騎虎難下,中國只好無奈接受如此局面,而偏向軍方是其唯一可取的選擇。
比起緬甸軍方,中國其實更樂意與昂山素姬合作?
儘管中國政府與緬甸軍政府的近年保持一定的關係,但兩者的關係其實可以説是各懷鬼胎,北京實際上有相當多的理由去維持昂山的權力和她對於軍政府的掣肘。自1948起,不但背後得到中國共產黨支持的緬甸共產黨一直被緬甸掌權者打壓,中國亦一直提供軍備給予緬甸北方邊境的少數民族,令到本身與少數民族多年交戰的軍方大受困擾,與中方會面之際亦曾經提出對此提出抗議。2011年軍方登盛政府執政期間,主動宣布停建爭議不斷,由中國投資的大型計劃密松大壩(密松水電站)。種種舉動都不約而同顯示出軍方對中國心存芥蒂,緬甸軍方亦不想過份依賴中國,經歷過2008年期間中國發展中緬油氣管道橫跨整個緬甸,更擔心無法控制中國於緬甸的發展。

比起互相猜忌的軍政府與中方,中方與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更為合拍。當昂山素姬因為羅興亞人事件而於西方跌落神壇,失去西方投資後,昂山素姬轉而尋找區內其他國家的合作,其中一個正是積極擴展東南亞勢力的北京政府。2020年一月習近平訪問緬甸與昂山素姬會面,簽訂多達33項雙邊協議,其中包括西邊皎漂(Kyaukphyu)建立深水港,高速高路連接昆明去到皎漂同仰光,中國緬甸經濟走廊等,而這些個項目在中國一帶一路的計劃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極具戰略意義。其中皎漂建立深水港,以及興建連接中緬的高速公路能夠讓中國從雲南通過緬甸直達仰光等港口轉入印度洋,繞過繁忙的馬六甲海峽,大大促進貿易上的便利性。不得不提的是,中緬油氣管道的其中一個連接到的正正是皎漂,在皎漂建立深水港並通過管道運送能源返回中國,能令中國的能源進口避過敏感的馬六甲海峽,確保能源的安全及穩定。戰略上,通過一帶一路計劃與緬甸及巴基斯坦的合作,能夠夾擊東亞另一個強敵印度。若上述基建確實,南海再不成為中國連接西方海上唯一道路,變相打破區內平衡,甚至打亂美國本身於東南亞以及南海部署。
中方與昂山素姬執政時的合作不單止是2020所簽訂的投資方案。今年1月12日,即軍方政變3星期前,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訪問緬甸達成多項共識,當中包括抗疫上的合作,如提供抗疫物資,無償提供新冠疫苗,以及商談疫苗合作等。因此可見自昂山素姬開始與中國合作後,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其實與中國關係相當穩定,背後似乎沒有誘因支持軍方的政變,更遑論政變前三個星期,北京才剛剛再與昂山素姬一方簽署新一輪的雙邊協議。
中國「被逼」支持緬甸軍方政變?
政變發生後,對中國原本在緬甸的盤算造成巨大的衝擊。政局不穩,罷工處處,令到原本所投資的項目全部都要延期,而新一波的排華潮亦令到本身滿城爭議的中方投資項目,再增添民怨。無論是中緬油氣管道抑或是連接昆明到仰光皎漂的高速公路,都必須穿過戰火不斷的緬甸北方少數民族一帶的區域。中國曾經為了其投資計劃走訪多個少數民族勢力,昂山素姬仍然在位期間亦與這些少數民族勢力簽訂了許多停火協議。但政變後令到少數民族與軍方的衝突再次升溫,昨日克欽邦(Kachin State)流出消息,有短片顯示克欽獨立軍(KIA)與緬甸軍第99師駁火,而有許多軍隊從曼德勒北上前往密支那(Myitkyina),嚴重威脅中國投資建設的安全。

雖則如此,政變始終不是中國能夠控制的事,即便中國的確提早知道軍方有政變的意圖。1月中王毅到訪緬甸期間除了會見昂山素姬之外,亦有會見敏昂來,相信敏昂來於會面當中可能有向中方透露過政變的意圖,甚至以批准密松水電站為籌碼爭取中國的支持或支援,希望至少確保即使面臨國際排擠仍然能夠與中國貿易。
於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緬甸政變,中國選擇支持軍政府可以說是無可奈何的賭博:說到底,中國最希望緬甸能夠維持和平穩定的局面,才有利各項投資計劃的進行,而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接受訪問多番強調現時狀況「絕對並非中國希望見到的」,絕非客套説話。突如其來的政變其實反而令到中國騎虎難下,中國只好無奈接受如此局面,而偏向軍方是其唯一可取的選擇。緬甸軍方作爲緬甸現時的主權者,若然不與其交好,則中國投資堪憂,甚至動搖現有中緬油氣管道的安全。當然,考慮到緬甸軍方長期被國際排擠,中國或可在之後成為緬軍政府唯一的助力及可依賴的對象,北京由此能夠更加容易掌控緬甸,亦能夠以此為籌碼爭取更大利益。然而這是假設軍政府奪權後長治久安—反面就是若果昂山素姬能夠回歸重新執政的話,昂山素姬國內的民望可能會上升至無法預計的高度,軍方頗有機會從此一蹶不振。失去軍方制衡的昂山素姬或會真正帶領緬甸進入民主化的路程,更可以洗脫羅興亞人事件的污名,重新與西方接觸,對中國而言相當不利。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何中國多番強調現況並非中國樂見,但又阻止聯合國安理會發出譴責緬甸軍事政變的聲明,變相默許軍方的舉動。
緬甸軍方在這場政變裏迫使北京政府站隊的行爲,對於雙方來説都是一場豪賭—仰光的前方,是回歸軍事獨裁,甚至更爲不堪的傀儡國家,還是蹣跚地重回開放的道路?站在北京的立場,或許中國在後悔沒有早早刹停緬甸軍政府的行動。
(原文刊於Yahoo論壇,作者施穎諺)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在人與非人之間的暴君們:《獨裁者養成之路:二十世紀的造神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