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的終結或者是一個時代的分隔線。可若連New START也被廢除,將嚴重動搖現有核武限制之根本。而當全球步入新核武軍備競賽之時,世界將走向繼冷戰後關乎人類存亡最大的核武危機。
美國於八月二日正式退出自美蘇冷戰時期以來最重要的核武條約之一〈中程導彈條約〉 (INF Treaty),而國防部高層亦表示美軍將預備試射針對俄羅斯研發的新型巡弋飛彈。此核武條約的遺棄恐怕將掀起強國間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並使各國陷入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致全球安全大幅下降。1987年起始生效的INF目標很明確,就是銷毀美蘇兩國所有射程範圍由500公里至 5,500公里的陸基中程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鑑於美蘇當時坐擁全世界約九成的核武,此共同協制的公約某程度上亦大為降低了雙方相互發動核打擊的可能。儘管此公約存在一定的漏洞,如並無限制射程相近的空射以及潛射導飛彈,然而作為二戰後第一條成功大幅削減並銷毀美蘇兩國一整個範疇的導彈條約,其象徵與實際意義均不能被否定。此時特朗普執意廢除INF之舉雖成眾矢之的,其目的卻非不能被理解:

[adrotate group=”3″]
言語偽術下的真正動機
美國以俄羅斯最新研發陸基巡弋飛彈9M729及長期違反INF條款為名,宣佈正式退出此公約。而莫斯科則否認違反INF,反指華盛頓在羅馬尼亞與波蘭部署的MK-41VLS反彈道導彈攔截系統有違反條約之嫌。姑且不論兩國誰對誰錯,這些均是美蘇雙方的政治言語藝術。比方說,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曾言,既然俄國「不要臉」的違反INF條款,公然妨害美國國家安全與利益,那麼美國亦不應再受此約之制肘諸如此類。其實說到底還是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再冠冕堂皇的理由也僅是美國將遺棄INF的決定合理化的藉口,如此而已。
事實上,至少在美國的角度來說,把責任推卸予俄國,不但讓自己師出有名,從此名正言順的進行中程導彈的測試和研究,以威脅莫斯科近年越發先進的核武,如聲稱可以貫穿任何防禦系統的「先鋒」(Avangard)超音速導彈,同時亦為抗衡中國的核武發展埋下至關重要的伏筆。想想看特朗普這決定也是合理的,畢竟30年前簽定的INF 並不包括目前正在崛起並威逼美國全球霸權地位的中國,若要在廿一世紀規範核武中程導彈,光是限制美俄兩方遠遠不夠。據美國國防情報局與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研究顯示,截至2019年為止,中國已有約290枚核彈頭,估計在不久的將來將超越法國的核武數量(約300枚) ,並能在十年來增加其核武存貨至少兩倍。而最教人擔憂的是,中國的核武庫內還有多少未被公開的嶄新發展,如MIRVs的研究到底完成並部署運用了沒有,這些雖是未知之數,但從中國近年不斷進步的核武研究卻不難看出其野心,絕對不限於如英法兩國維持最低核威懾的目標。
撇除作為美國盟友並多年來保留最低核威懾的英法兩國不談,美國要確保自己在全球霸權的地位,簽署一個由世界五大核武器擁有國共同協調出的新公約的先決條件為,除了俄國以外,中國亦必須列入規範國家內。然而,或許這樣會變相幫助了美國鞏固其國際地位,但若各核國家,特別是有資源擴大其核武庫並具爭奪地域至乎全球霸權野心之強國,能同列於規限範圍之內,始是最為公平安妥的。因為按照目前的核武發展來說,要盡可能的實現核不擴散原則,總不能還照著三十年前那一套僅限制美蘇兩國就好的想法。除了必須聯合制裁不在NPT之列卻擁有核武的非官方擁核國與「流氓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北韓等,還要把美國、中國、俄羅斯等強國均置於此公約之限,始能至少在某程度上降低先發制人核打擊的風險,從而真正確保因核武引發的全球安全問題。
當然無可否認的是,這一切還是過於理想主義。
對於奉行現實主義的人來說,世界是處於一種無政府狀態。就因為沒有一個國際政府可以確保國與國簽定的條約能確切的執行,不確定與不信任的氛圍遂充斥著每一段國際關係,即使是盟友也免不了相互猜忌。各國為了保護自身安全而必須作出最壞打算的前提下,只能加強國內的武器裝備,最終卻使自己與對方的安全均大為降低。這就是所謂的安全困境。中國是不可能同意加入規限核武發展與存貨的公約的。先不說中國外交部已明確表明反對INF多邊化,重申中方堅拒加入談判,縱然此等條款真的被國際認可並簽署,亦不能保證能有效控制各國遵守公約削減其核武庫。畢竟現實世界終究是以強權政治為準,誰有資格說三道四,誰又有能力多次侵犯國際法律又不被制裁,說到底還是看那國家興衰權在與否。一切都是權力的政治遊戲,亦是國際關係中無解的課題。
而INF在2014年後不斷被美俄兩方相互指責違約,並走到今天被正式廢除就正正引證了這一點。因為安全困境是每個國家均深陷其中無法脫離的。如同華盛頓無法肯定莫斯科是否真的銷毀、又銷毀多少核武器,俄羅斯亦不能確保美國會信守諾言,沒再私下進行中程導彈的測試。不確定的猜疑致使兩國終究還是撕破了臉皮,即使沒有完全決裂,亦將引發新一輪致全球安全大幅下降的軍備競賽。可想而知,中國等強國應當參與其中,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美蘇雙方若自冷戰時期再次爆發軍備競賽,下一刀砍向的,極有可能就是〈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 。

[adrotate group=”3″]
下一刀,New START?
New START是美蘇兩方於2010年4月8日在布拉格簽定的條款,同日前美國總統奧巴馬亦發表演說,揚言美國將帶領各國實行減少核武的政策,望有天能實現全球再無核武之夢。奧巴馬的零核武夢大概終究只能是一個夢,然而New START的象徵與實際意義卻不可同日而語。首先,美蘇雙方均宣佈國內的核武庫在2018年2月5日以前,已達New START談妥的限制標準,也就是部署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潛射彈道導彈(SLBM)與戰略轟炸機數量不多於700,導彈發射器的限額則為800,而核彈數量亦不超過1,550。換句話來說,New START促使兩國達成了規範INF所沒有規範、射程最遠、威力最強的彈道飛彈。更重要的是,與INF不同,New START普遍被核武專家與國際情報局認同俄羅斯有確切的執行此公約。若論制衡美蘇核武擴散與軍備競賽,New START可說是比INF更為關鍵之存在。
INF的終結或者是一個時代的分隔線。可若連New START也被廢除,將嚴重動搖現有核武限制之根本。而當全球步入新核武軍備競賽之時,世界將走向繼冷戰後關乎人類存亡最大的核武危機。
(原文刊於Yahoo論壇,作者李紫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