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研究 宏觀政經 東亞

【Yahoo奇摩特約】失去尊嚴的韓國高齡化社會

原來近年韓國不少老婦人,因為傳統的家庭價值被瓦解,子女也要應付支不抵債的生活壓力,因而抵受不住經濟上的衝擊,被迫走上賣淫的不歸之路。我們才知道,其實在韓劇的風光包裝背後,韓國老一輩的生活卻不是擁有應有尊嚴地活下去。

眾所周知,韓國是一個受傳統儒家思想影響甚深的國家,這種文化現象已有過千年的歷史,迄今為止依舊未有絲毫變異。在廣闊的儒家價值裡,敬老想必是韓國人最珍而重之的社會核心元素,也是維繫著韓國國家向心力的鞏固力量之一。因而在韓劇中,我們每每看到劇中的長者人物,大多是家中最受尊重的角色,他們的一言一行也成了家族裡的指導權威,沒人敢於挑戰。

而且,一般而言,劇集裡的銀髮一代,他們不是生活無憂,就是過著令人羨慕的奢華生活,不管是什麼背景的人,總是手拿著最新款式的手提電話。透過這些文化素材,便建立出我們一直以來對韓國老人的主觀印象。

可是,早年前一篇來自英國BBC新聞關於韓國老人的報導,卻一改我們對韓國長者的既有想像。原來近年韓國不少老婦人,因為傳統的家庭價值被瓦解,子女也要應付支不抵債的生活壓力,因而抵受不住經濟上的衝擊,被迫走上賣淫的不歸之路。我們才知道,其實在韓劇的風光包裝背後,韓國老一輩的生活卻不是擁有應有尊嚴地活下去。

遲來的老人福利保障

跟西方國家發展的軌跡不同,韓國從二戰後建國起至60年代以前,經濟仍是停留在極落後的階段,社會也混亂,根本沒有社會保障制度可言。雖然自60年代起,韓國政府開始建設「福利國家」的目標,設定了不少社會保障法律,但由於當時韓國朴正熙政府把經濟增長視為國家最高使命,分配式社會保障然最終只是口號而已,那些法律付諸實施不多,而且當時國民對社會保障的要求也不算強烈,因為只要能解決基本生計便能滿足。所以,福利保障於整個經濟啟蒙期內,不算是有任何進步。

到了70年代中期,雖然韓國國會、政府、老年團體、老人福利設施經營者等各界都提出了制定老年人福利法規的訴求。然而,當時的國情仍然是將經濟開發放在了首位,而且由於儒家中尊敬老人的傳統,國民也有著老年問題應由家庭內部來解決的思想。因此,老年福利問題未能納入法制軌道中。

經過多年努力後,韓國福利制度終於在88年漢城(現稱「首爾」)奧運會以後通過成立。但對一班已踏入中年人的一代,這個政策來得太遲,他們根本未有足夠時間儲備金錢來應付退休後的生計,結果大多數於 2000 年代踏入退休年齡的韓國長者,都是與貧窮離不開。

南北韓的老人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老人貧窮成計時炸彈

名義上,韓國人把每年10月2日定為韓國老年日,65歲以上長者也可獲得敬老年金,每兩年一次免費體檢,他們更可以獲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折扣優惠,但這些小恩小惠,在面對著韓國老人人口不斷飊升的難以抵擋趨勢時,只是杯水車薪。2000年,韓國65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2%,已進入聯合國規定的老齡化社會之列。推算到2030 年,韓國老年人口依賴比為37.7%,即平均每3位工作年齡人口要扶養一位老年人口,到那時,韓國政府需要負擔的老人福利,必定會為他們國家經濟帶來龐大壓力。

隨著長者比例於韓國社會中的比例不斷增高,迫使政府提供更多老人保障外,當前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是,目前韓國老人貧窮的比率高達接近4成,3成獨居老人得靠政府低收入戶補助金過日子。這些問題,都是指向一個方向 – 老人問題不但影響未來的社會生產力,同時更引爆了即時的經濟危機。

老人貧窮的一大原因,其實與他們多是獨居有密切關係。今天,不少韓國老人都不會與子女同住,有違了我們一直所想,韓國人尤其重視傳統家庭價值的觀念。2011 年韓國政府公布的統計,全韓國中,獨居(單身)老人或老年夫妻的獨立家庭佔全國家庭中有老人家庭的比率高達52.3%。老人選擇獨居,一來是認為自己不想成為子女的負擔。就如一個關於供養父母作為其義務的問題調查中,認為父母自己解決的回答率,從2006年至2011年間增加了百分之五。

而且,韓國政府對於發放老人福利也有嚴苛的審批要求,家中長者一旦與子女同住以後,便被視為擁有子女供養,他們所獲得的福利津貼便要被扣除一大部份,所以,不少長者為了取得國家發放的老人福利,結果選擇獨自搬家,過著孤獨的生活。

不少銀髮老人也要重投社會賺取生活費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adrotate group=”3″]

重投工作的韓國老人

韓國經歷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韓國稱為「IMF危機」),被迫提早退休成為普遍現象,不少於55歲前後便已失業,打亂了他們的人生計劃。再加上遲來的福利制度,沒有積蓄且獨居的韓國老人,拿著一筆過的遣散金,不消數年間已花光。

現在,他們唯有靠著卑微的福利金過日子,根本難以應付日漸高昂的生活開支。為了解決生活,他們不少也要在銀髮的年紀重投社會,找尋工作,有些更被迫走上性買賣的絕路。在OECD國家中,韓國高齡就業老人的勞動參與率有9.4%,中僅次於冰島,成為世界第二高。

現在在韓國的長者,他們都是曾經在60年代、70年代咬緊牙關地過著,為國家忍受著每天工作15小時的工廠艱困工作,為家人的未來爭取改善生活的可能,把生活與時間通通都奉獻於公司,為今天韓國各間能夠蜚聲國際的公司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如果沒有他們,韓國社會就不可能享受如今的生活水平。儘管如此,如今他們卻被社會拋棄,被逼上死亡的絕境,這些都是在韓劇中看不到韓國的真實一面。

(原文刊登於Yahoo奇摩,作者鍾樂偉)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保障以外︰日本年金制度的政治經濟學

「發展主義」的瓶頸?東南亞國家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挑戰

光州事件三十三周年紀念

文在寅「新陽光政策」與對朝關係

川普上台,會改變朝鮮半島的外交格局?

北韓頻密挑釁的政治考量

10 年後韓國人平均活 90 歲卻窮到死,台灣會步上這群「下流老人」後塵嗎?

養兒不能防老,韓國老人走上絕路

South Korea’s inequality paradox: long life, good health and poverty

向你的朋友分享這篇文章吧!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