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無法再在全球施加絕對的影響力,俄羅斯,中國等區域强權隨之崛起,全球戰略格局走向多極化的情況下,今日的歐盟,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要繼續依賴美國的庇蔭,還是靠軍事整合更新歐洲一體化進程之間的決擇,正掌握在歐盟領袖的手裏。
德國總理默克爾早前在出席完北約峰會接著黨内競選活動的時候,説出了這句擲地有聲的言論。在英國脫歐,美國又逐漸在川普帶領下從國際舞臺上開始疏離傳統盟友的時候,歐盟必須更新整合的脚步,進行進一步的軍事協調以減少對於美國的依賴。值得慶幸的是,在馬克龍這位親歐派當選法國總統之後,歐盟總算迎來一陣久違的朝氣,讓更深入的歐洲軍事整合成爲可能。當然,北約的存在因爲近代歐洲國民對於軍事介入外國興致缺缺,連帶著軍事支出每況越下的情況下依然重要。但是,歐盟在有能力保衛自己的情況下,繼續期待美國如冷戰時期一般提供絕對保護是不合理,也已經不合時宜。在美國無法再在全球施加絕對的影響力,俄羅斯,中國等區域强權隨之崛起,全球戰略格局走向多極化的情況下,今日的歐盟,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要繼續依賴美國的庇蔭,還是靠軍事整合更新歐洲一體化進程之間的決擇,正掌握在歐盟領袖的手裏。
[adrotate group=”3″]
可靠外交砝碼並不存在

在默克爾發表了她的講話之後,許多評論把焦點放在中國總理李克强訪問德國,以及中國和歐盟簽署環保協議等的舉動,並從而引申到歐盟會否將外交重心轉移到遠東,甚至將中國作爲一定程度上代替英美抗俄的外交籌碼。要這個方案成立,有兩個經濟以及外交上極大的障礙首先要清除。首先,近年來自歐盟以外的產品得以在原產國,尤其是中國,在無規管的情況下大量生產然後廉價傾銷到歐盟境內,歐洲的低端工業產品(比如鋼胚以及鋼筋)生產商因為生產成本以及環境上的差別無法在價格上競爭而受到巨大的衝擊。來自歐洲執委會的數據顯示,雖然歐盟佔全球10.4%的鋼胚產出,為僅次於中國之後的第二大出產經濟體,但是對比起中國完全無可比擬:光是中國生產過剩的鋼胚數量(大概三億五千萬噸)便已接近歐盟平均年度產量的兩倍。歐盟整體的鋼鐵產業佔全歐盟產出1.3%的GDP以及超過三十二萬個職位,雖然看似不多,但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鋼鐵產出不但佔歐洲引而為傲的重工業產業鏈一個非常根本的環節,在工業聚集又遲遲未能從歐債危機造成的衰退中康復的意大利,葡萄牙以及西班牙,鋼材工業衰退更是變成了歐盟一個政治上的未爆彈。和歐盟經濟上的衝突,源自於中國本身的產能過剩,屬於短時間内無可改變的結構性問題,以目前情況來説依然未見有改善的可能。至於外交方面,正如本欄在討論美俄關係的時候提及過,中俄之間並不存在猶如上世紀六十年代,激烈的軍事競賽和邊境摩擦。更不用提俄羅斯和中國早已不是冷戰時代互相依賴的關係,在中國對於俄羅斯的能源製品的依賴極低,並不如歐盟(尤其東歐)的情況下,要利用中國作爲在外交上作爲抗俄的砝碼並不現實。歐盟要在美國霸權退潮之後自衛和發揮影響力,必須靠更進一步的整合。
[adrotate group=”3″]
歐盟軍事自決存在客觀條件

美國回歸單邊主義,象徵著對於傳統盟友的疏離和美國以世界警察身份保護歐洲時代的終結。雖然,川普要求各國加大軍事預算到北約要求2%以上的强硬態度係置2014年北約各國協商的十年緩衝期協定于不顧,而川普本人令人可疑的親俄傾向亦有引起陰謀論者的懷疑。但是,無可否認,北約目前七成的軍事支出都是由美國包攬本身就並非一個健康的現象。誠然,歐盟在共同防衛方面一向以紙老虎着稱,歐盟的共同安全與國防政策(Common Security and Defence Policy,簡稱CSDP)雖然作爲98/99年英國貝利雅政府以及法國希拉克政府共同策劃和大力推動的汎歐共同防禦計劃中,係以成立“危機應變部隊” 以及“歐盟參與全球防務的憑據”作爲戰略目標。但是截至目前爲止,CSDP就是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最盛之時,所有任務加起來的兵力不過是微不足道的4300人而已,計劃中的歐盟戰鬥群(EU Battle Groups) 更是從未出動過。如今,在作爲原本歐盟唯二擁核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會員的英國,雖然未知道脫歐後將會如何和歐盟在防衛方面合作,但是作爲在外交上最爲活躍的歐盟國家,英國的離去將會歐盟防衛決策上出現真空。不過,傳統上親美的英國脫歐同時亦為歐盟帶來了其他機會,尤其是傳統外向的法國。在馬克龍這位親歐派當選法國總統之後,外界期盼他履行他三月份競選時候的承諾,重新啓動歐盟戰鬥群,負擔起在建立歐盟防衛共同基金扮演領導角色,和建立永久性歐盟軍事指揮中心等的政綱。這一類別的歐洲整合在東歐的前鐵幕下的國家,比如愛沙尼亞和波蘭兩個已經投入超過2% GDP進入國防預算的國家,預計亦會得到支持。在經濟漸見回暖,歐盟似乎終於可以將注意力放到共同防禦之上。
歐盟故知然無法在絕對軍力上和發展經年的美國甚至俄羅斯相比,但是單憑法國的核威懾和東歐國家的支持,以及美國對於支援盟友的興致缺缺,在共同防衛上歐洲整合有向前邁進的基礎。
(原文刊於在Yahoo奇摩,作者尹子軒)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從歐盟學到的教訓:貨幣聯盟或政治聯盟,並非緊密合作或貿易整合所必須
Can the Big Idea of EU Integration Become Re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