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中亞 俄羅斯 國際秩序 地區研究

【HK01特約】被遺忘的入侵者:俄羅斯與中亞的前世今生

縱觀整個中亞近代史中,中亞人一向視俄國為入侵者。早在七世紀,伊斯蘭教哈納菲派(Hanafi)在該地區逐漸盛行。但是,到十九世紀末,俄國向中亞擴張,在蘇聯時期強行把中亞納入其管治範圍內,更限制當地伊斯蘭教傳播。無論是以東正教自居的帝俄,抑或是無神論的共產蘇聯,是被以伊斯蘭教為民族身份認同的當地人視為壓迫者。

[adrotate group=”3″]

於本周一,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地鐵站發生了自殺式炸彈襲擊案,目前已增至14人死亡。和過往發生在俄國本土的恐襲不同,此案的疑犯是來自中亞國家吉爾吉斯的烏茲別克裔青年賈利洛夫(Akbarzhon Dzhalilov),而非像過往般由同是伊斯蘭教背景的車臣分離主義分子所策動。

有專家認為,這次襲擊是伊斯蘭國向俄國報復在敍利亞的軍事行動。雖然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對此不以為然,但無可否認,這次恐怖主義的陰霾來襲,令人注視俄國與中亞伊斯蘭勢力的恩怨情仇。

普京在聖彼得堡悼念死難者。(Source : Wikimedia Commons)

北極熊南下 侵擾中亞民族的生活

談兩者之間的關係,離不開蘇聯時期的脈絡。縱觀整個中亞近代史中,中亞人一向視俄國為入侵者。早在七世紀,伊斯蘭教哈納菲派(Hanafi)在該地區逐漸盛行。但是,到十九世紀末,俄國向中亞擴張,在蘇聯時期強行把中亞納入其管治範圍內,更限制當地伊斯蘭教傳播。無論是以東正教自居的帝俄,抑或是無神論的共產蘇聯,是被以伊斯蘭教為民族身份認同的當地人視為壓迫者。

到後期極端思想傳入中亞,滋潤了當地極端宗教組織的成長。雖然後期蘇共並用高壓懷柔政策,成立了中亞穆斯林精神行政中心(SADUM),透過嚴格的審核機制,放寬學生赴中東國家交流。但此時,極端保守的伊斯蘭教思潮如瓦哈比教派(Wahhabism)已滲入中亞,成為了日後的在極端宗教組織的主導思想:以聖戰對抗異族入侵者,在當地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度。

俄羅斯與中亞 ( Source : Wikimedia Commons)

不得不提的是,是次恐襲疑犯是來自吉爾吉斯的奧什(Osh)。該市位於費爾干納盆地(Fergana Valley),一直是極端宗教勢力的溫床。與主張和理非非的伊斯蘭解放黨(Hizbut Tahrir)不同,於2015年宣誓效忠伊斯蘭國的「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IMU)揚言在該盆地以武力立國,一直是鄰近中亞國的夢魘。

中亞:伊斯蘭國的宣傳戰場

有了這先天性條件,加上自蘇聯解體後當地社會經濟不振,都成為了伊斯蘭國在當地招攬「聖戰者」的契機。有異於其他中亞國,吉爾吉斯天然資源貧乏,加上獨立後失去了俄國這條大水喉,使之經濟狀況雪上加霜。近年國內經濟增長不穩,令伊斯蘭國有機可乘,利誘不少當地人加入聖戰。

[adrotate group=”3″]

隨著伊斯蘭國的領土縮減,使之改變策略,轉為發動海外恐襲作招攬,使中亞成為其宣傳戰場。俄國高調介入敍利亞進行軍事行動,亦自然成為了伊斯蘭國的主要敵人。最後,俄國為了保持與中亞的關係,獨聯體(CIS)成員國之間實行寬鬆的簽證政策,卻使中亞的聖戰士更容易進入俄國本土發動恐襲。

過往以入侵者的姿勢出現在中亞史上,現今又成為了聖戰者的敵人。極端宗教勢力在中亞的影響力如日俱增,對普京來說實在是一大隱憂。

(原文刊於HK01,作者孫超群)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俄羅斯大使刺殺案:斐迪南大公暗殺的聯想謬誤

「誰控制歐亞大陸,就能操控世界」(下):被主流媒體忽略的「裏海問題」,卻是大國爭霸的「制勝關鍵」?

「沙俄」破冰,對葉門戰意味著甚麼?──從「能屈能伸」的「俄式」外交政策

「在敘利亞,敵人的敵人未必是朋友」──三國競利、美國迴避,庫德族恐淪最大輸家

揭開底牌的時刻──伊拉克庫德獨立公投,對現時中東大國關係的

國家安全顧問因醜聞下臺川普的聯俄策略退燒是美國的蘇伊士運河危機嗎?

俄地鐵爆炸案已14人死 嫌犯來自吉爾吉斯

深度!誰策劃實施了聖彼得堡恐襲?

Central Asia and Islamic State: The Russian Connection

向你的朋友分享這篇文章吧!
The Glocal 盡力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及最新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