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塔尼亞胡本身貪污醜聞纏身,是次空襲行動有助他獲得政治力量,重新凝聚猶太民族主義政黨支持,試圖擺脫超過兩年以來的政治僵局,同一時間務求主導美國拜登政府的中東外交方向,不會削弱他治下的以色列地位。巴勒斯坦人或是以色列人的性命,不過棋子而已。
由以色列警方武力鎮壓聲援被逼遷巴勒斯坦人的示威開始,到變成以色列軍方與哈馬斯互相開火、各不相讓,以巴衝突再度成為世界的焦點。繼2014年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再次以不對稱的武力,空襲控制加沙的哈馬斯,不但場面令人見慣不怪,而且今次也很容易觀察到以色列一方,為何不惜在敏感日子首先挑起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積存已久的衝突矛盾。
內塔尼亞胡本身貪污醜聞纏身,是次空襲行動有助他獲得政治力量,重新凝聚猶太民族主義政黨支持,試圖擺脫超過兩年以來的政治僵局,同一時間務求主導美國拜登政府的中東外交方向,不會削弱他治下的以色列地位。巴勒斯坦人或是以色列人的性命,不過棋子而已。
自2018年年底開始,以色列陷入了「選舉-組閣失敗/短命內閣-選舉-組閣失敗/短命內閣」的無盡循環,一方面是內塔尼亞胡的貪污醜聞令他成為越來越多政敵的攻擊目標,導致利庫德(Likud)與其他政黨組執政聯盟的難度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利庫德近年不斷右傾,養大了眾多小型猶太民族主義政黨,引致以色列政壇碎片化。從2019年至今,以色列已舉行了四次國會選舉(2019年4月、2019年9月、2020年3月、2021年3月),內塔尼亞胡為首的利庫德與國防部長甘茨(Benny Gantz)為首藍白聯盟(Kahol Lavan),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透過政權互換協議組成過聯合政府,兩人各做兩年總理並首先由內塔尼亞胡出任,未幾聯合政府的財政預算案在2020年12月不獲國會表決通過,觸發國會須按法例再次解散重選。


(原文刊於蘋果日報,作者郭耀斌)
假如對以上有興趣,你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
The Glocal 和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學者合作為華文圈讀者帶來深入的國際政經評論。喜歡我們的話請向我們捐款並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做得更好的動力: https://liker.land/glocal_hk/civic
如有垂詢,歡迎FB私信或電郵至editor@theglocalhk.com。